米仓山地区古应力重建与构造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米仓山位于扬子克拉通的北缘,秦岭造山带的南侧,东邻大巴山弧形逆冲褶皱带,西面 为龙门山逆冲带所限。米仓山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十分显著,正好是这些重要的构造单元的 交汇处,其形成和演化也必然受到了这些构造单元长期的共同影响和作用,这为解析米仓山 地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历史以及动力机制等问题制造了难度。另外一方面,对汉南、米仓山 地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也为解决以上几大构造单元的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问题提供了 十分重要的线索。 本文对米仓山、汉南地区的研究首先是通过野外的地质考察、绘制穿过该区主要构造单 元的地质剖面图和米仓山前陆地区的地震剖面解释等手段展开的。通过对上述地质资料的分 析和处理,本文确立了米仓山的基本构造样式为一个叠加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早期的由北向 南的逆冲推覆为较晚期的由北两向东南的逆冲推覆作用所改造。同时,米仓山的东端还受到 来自于大巴山逆冲推覆带的限制和影响,地层走向偏向北北东。 本文对米仓山、汉南地区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通过野外实测的断层滑动数据来定量、半定 量地反演区域古应力方向、性质和演化序列的工作上,这在该区的研究尚属首次。本文应用 PT法和直接反演法(小ⅣD)对该区从南到北的观测点断层数据进行了数值反演,并且依 据野外地质现象和应力一致性等原则对各点中多期、多组分的古应力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分 期,确立了各组数据之间的相互顺序。然后,结合米仓山、汉南地区及其邻区主要构造单元 的演化历史、岩浆作用、构造事件、沉积响应等信息,以及板块尺度的大构造研究成果,对 米仓山的各期古应力事件进行了年代的约束和构造动力学的探讨。分析结果显示,米仓山、 汉南地区的古应力事件可以大致分为5期:第一期(240Ma~200Ma)的古应力恢复结果显 示该区处于挤压应力背景下(03垂直水平面),挤压力的方向为S.N向的,在测区的北部, 挤压应力偏向NNE。绘制出的区域应力迹线显示了一个扬子板块与秦岭的S-N向碰撞,伴 随扬子板块(尤其是北部边缘)的顺时针旋转的状态。米仓山在此时期形成了走向东一西的 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且该构造的东段变形程度要大于西段。第二期(196Ma-一65Ma)的古 应力恢复结果显示该区的应力机制转变为了完全走滑(02垂直水平面),水平挤压力的方向 为NW-SE向,同时伴有NE.SW向的拉张,区内的主要构造变形是米仓山、汉南部分岩体 向东的挤出走滑,北东向断裂的形成和大规模左旋走滑以及一定程度的由西北向东南的逆冲 推覆。本期应力事件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龙门山的崛起以及一定程度的古太平洋板块域伊泽奈 畸板块向欧亚大陆汇聚作用的限制。第三期(65Ma--40Ma)的古应力恢复结果显示该区的 应力机制仍然是完全走滑(啦垂直水平面),水平挤压力的方向为近W-E向,同时伴有近于 N-S向的拉张。这一应力事件造成了米仓山地区,尤其是造山带东端靠近大巴山的地层走向 发生了偏转,转为南北走向。同时引起了该区主要断裂继续的左旋走滑和地层产状的掀斜, 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期的应力造成的地层产状和地貌产生了干扰。南北向的拉张可能造成了一 些山间盆地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应力事件可能对应于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第四期(40Ma ~20Ma)的古应力恢复结果显示该区的应力机制开始转变为伸展环境(ol垂直水平面),这 摘要 一时期是继承第三期的应力事件发展而来的,W-E向的挤压作用开始减小;但是依旧保持 S-N向的拉张,使整个米仓山地区都处于S-N向的伸展环境中,野外出现了沿早期岩石脆弱 面滑动的正断层和大量的指示S-N向拉张的新生代张性节理;山间盆地更加发展。第五期 (20Ma~o)的古应力恢复结果显示该区的应力机制开始转变为径向伸展环境(ol垂直水平 面,并且02也是拉张属性),可能对应了包括米仓山、汉南地区在内广大秦岭地区20Ma以 来的伸展隆升作用。 对区域上古应力方向的恢复是在各观测点反演结果上综合得到的,由于各点的各期数据 数值反演结果都具有很好的误差评价效果,并且有些结果与前人对本区应力环境的定性讨论 结果相一致,因此本文对整个区域各期的古应力方向的反演结果比较可信。古应力期次先后 顺序的划分是结合了实际观测的野外地质标识,数据体的相容性以及各点反演结果的对比基 础上进行的,虽然没有定量的评价标准,但是其整体一致性预示了结果应该真实可靠。对于 各个应力事件绝对年龄的限定由于缺乏直接的测年数据,因此具有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