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中阳县概况
风土人情 中阳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段,灿烂的黄河文明造就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居民生活习惯、方言民谚、民间艺术等乡土气息十分浓厚。中国文化部于2011年授予中阳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方言 中阳方言属晋中方言区,全县可分为四个小片:金罗镇、张子山乡与离石语相仿;宁乡镇(原刘家坪乡)、枝柯镇部分村庄与汾阳、孝义话相似;暖泉镇、武家庄镇(原张家庄乡)与石楼县话相近;宁乡镇及下枣林乡(原吴家峁乡)、张子山乡(原苏村乡)、枝柯镇大部分村庄及武家庄镇部分村庄约5万多人基本说城关话。
中阳剪纸 中阳民俗剪纸体现了秦汉时代的艺术古风,保留了原始艺术纯朴粗拙的特征,蕴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2006年5月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旱船秧歌 中阳旱船秧歌又称“跑秧歌”、“中阳秧歌”,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形式,其起源没有准确的记载,据老艺人胡树槐留下的手抄本弹唱记载,旱船秧歌在清咸丰年间已形成规模。据传最初是外出生意人引进改编,有数百年的历史。中阳旱船秧歌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形式是由艄公的各种舞姿和套路,导引彩船和跟船的(包头大装、左手提裙、右手舞扇的男女)以及各种组合小会子,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有序的阵式化的群舞娱乐活动,有时舞场伴奏(即唢呐、鼓板、锣为主),有时文场伴奏(弦乐、管笙为主),音乐奔放婉转、表演细腻优雅、舞姿四路八门、歌唱简朴悦耳,舞场表演如行船中遇到恶风巨浪、音乐高昂激烈、起伏有变、刚劲挺拔。文场表演如河中行船,风平浪静,音乐伴奏清爽回旋,舞姿优雅。主要内容“混秧歌”,即以提大铙、腰鼓、小铰及歌手组成的即兴表演形式。武场旱船秧歌,各种套路有起船、行船、绕船、搏斗、陷船等。文场秧歌,多在夜间表演,艄公不提桨板,丑角改装换面,跟船多为包头女性、头戴明灯,在艄公带领下排成和祥、安宁的阵式。2009年中阳旱船秧歌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目前中阳秧歌已不局限于过去只有在节庆时期才组织的一种群众文化形式,它已成为人们活动、健身的一种常态的娱乐方式。
庞家会九曲灯会 中阳庞家会九曲灯会是中阳庞家会村独有的一项民俗活动,九曲灯会民俗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举行,活动期为三天。据说九曲黄河阵是古代兵家布下的一种易守难攻的阵式,因其阵势像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而得名。它是用五根高杆,九根次高杆和三百一十五根桩木横竖各十八根插于土中,然后用横木串连起来的九个蜗牛状连环弯,从正上方看是一个面积324平方米的正方形,其中有九曲十八弯。在中阳县,民间有“老人走九曲,活到九十九;情人走九曲,爱情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试九十九”的俗语。庞家会九曲灯会与众不同的是它与“偷灯”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民俗形式,因此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庞家会九曲灯会是中阳庞家会村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式,它兼有庆典、娱乐、信仰等多种内涵,是中阳历史传统文化的象征,并于2006年申请成为吕梁市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阳民间绣品 中阳民间绣品是极具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民俗艺术,具有古朴、粗壮、雅拙的风格。种类可分为布玩童绣、祭祀绣、婚嫁绣、丧葬绣、装饰绣、信仰绣、生活风情绣、戏曲绣、馈赠绣等。中阳民间绣品不但以花样纷繁而闻名,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石榴、莲花寓意为“石榴坐莲盆,金童玉女进了门”;蝉和笙的纹样,寓意为“金蝉吹笙笙,辈辈有根根”;钟和蛙,寓意为“金钟扣蛙、结婚生娃”;竹梅、烟袋,寓意为“叶竹梅、水烟袋、公公喜来婆婆爱”。中阳绣品受世代文化的熏陶,保留了原始气息,反映出了浑厚雅致的民族风情,它根植于民间,其民俗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