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1):66~7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述评
倪凤琨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 475001)
摘 要 传统观点认为低自尊容易导致攻击,但最近此观点遭到置疑。一些实验证实了低自尊者容易陷入
被欺负的境地;Salmivalli 等认为某些高自尊的人更具攻击性,而另一些却没有;Bushman 和Baumeister
等认为自尊与攻击之间没什么联系,但自恋与攻击有高相关。总之,目前自尊与攻击的关系还很难明了,
但很多结论都证实了自我中心被威胁学说和高自尊异质性学说。
关键词 自尊,攻击,欺负,高自尊异质性,自恋。
分类号 B849: C91
1 前言 致攻击,但此结论并没有被确凿的理论模式
自20 世纪80 年代自尊的研究日益受到 或实验证据所证实,而最近国内外的一些研
重视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展开了严 究和实验对此观点也提出了置疑。比如,早
密、大规模的调查实验。其中,自尊与攻击、 在1996 年Baumeister 等就提出相反的观点,
被攻击行为的关系就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热 他们认为攻击性起因于肯定的自我概念遭
点。在论述此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以 到别人指责或威胁。不过他们还指出,还没
下几个概念。James 认为自尊=成功(success)/ 有高自尊和攻击紧密相关的确切证据,确实
抱负水平(pretension),即个人对于自我价值 某些人高自尊但很少攻击别人;但总体来
的感受取决于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 说,攻击性强的人属于高自我评价甚至自我
[1] 。而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身体或 膨胀的人[5] 。随后自尊与攻击关系的不确定
语言的行为[2] ,且“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 性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进而越来越多的学
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3] 。另外,我们还应 者加入到此问题的研究队伍中来,并且采用
该知道,张文新认为欺负 (bullying )是一 了多种实验方法和调查工具,不过,结论不
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它属于攻击行为的 一甚至相去甚远。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
“一个子集”,通常是指力量占优势的一方 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希望能对此问题
(一人或多人)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实施的 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些帮助。
攻击行为,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 2 研究回顾——传统观点及对其的反
不均衡性[4] ,它也具有攻击行为的一些基本
驳
特征。⋅
2.1 对传统观点的评述和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低自尊容易导
西方传统观点一直认为低自尊容易导
致暴力和攻击,但这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主
收稿日期:2004-08-30 观判断而已,并没有被确切的实验证据所证
通讯作者:倪凤琨,E-mail: nifengkun@
66
第13 卷第1 期 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述评 -67-
实。比如,Toch 认为“低自尊和暴力是相互 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高自尊的人有攻击
补充的关系,此消彼长。”——即自尊降低 性而另一些却没有。总之,他们认为,欺负
了,暴力行为就会增多;自尊增加了,暴力 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欺负者较高的精神质、
行为就会减少。但是他没有提供可信证据证 较低的自尊、内向的气质特点及情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非配体依赖性激活对来曲唑耐药的机制的研究.pdf
- 沙根骨中碳酸钙矿化微生物分离筛选及其鉴定.pdf
- 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Yj1的分离鉴定及其菌体有机磷降解酶的分离纯化.pdf
-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TNF-α、IL-6变化及继发性肺损伤及其细胞凋亡的关系的研究.pdf
- 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的p17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pdf
- 摄食不同饵料草鱼肠道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其分子鉴定.pdf
- 生物柴油新原料——微生物油脂.pdf
- 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研析进展.pdf
- 时间感知Web服务交互行为建模及失配检测方法的研究.pdf
- 水稻生殖发育期耐热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pdf
- 最佳四进阵列偶构造方法的研究.pdf
- 2003-2012年斑马鱼基因遗传领域主题演化分析.pdf
- Adaptive Ecosystem—Integrated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pdf
- bar基因表达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pdf
- Bassam和Sanguinetti银染方法在SRAP和TRAP标记中的比较的研究.pdf
- E.coli中表达马铃薯OSM-3b基因对增强渗透胁迫抗性的分析.pdf
- EZH2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pdf
- Ezrin多克隆抗体制作及其应用.pdf
- Fractalkine、IP-10及其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影响.pdf
- HBx及肝细胞脂肪变性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的细胞学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