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盆地Q2湿陷性研究001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中盆地离石黄土湿陷性研究 晋中盆地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汾河流域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北起石岭关, 南到韩侯岭, 西为吕梁山,东为太岳山,大致呈北东向展布。盆地南北长200多km, 东西宽 12~40km, 面积约6000km2。 盆地边山最高海拔大于2000m,盆地海拔一般700m~900m。 过去,我们对Q2离石黄土的湿陷性描述一般为“离石黄土总体湿陷不大,仅上部有部分湿陷,下部无湿陷[1]”。从而造成我们在勘察中常出现见离石黄土后,再下挖一段,见姜石层或第一层非湿陷土层即终止。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建(构)筑物高度增加或地下部分加深,为安全起见,常较规范的执行黄土规范,探井较严格的挖至非湿陷土层,从而发现,进入离石黄土后,虽见非湿陷土层,但其下又有湿陷土层,而且多次变化,很多时候,此现象涉及土层很深。因此,很多人为了附合原认识,常把Q3马兰黄土的下限往下移,或把Q4下限下移,人为的划分成离石黄土湿陷厚度不大,湿陷性不强。但经过我们对大量资料分析,并经对晋中盆地第四纪地史和不同地段的黄土沉积剖面对比研究,认为至少在晋中盆地边山地区大厚度黄土覆盖区的上述认识是不正确的,Q2离石黄土的湿陷厚度和湿陷量很多地区是很大的。 1、晋中盆地的第四纪地史及其沉积物特征 经地质、石油、地震、水利等部门长期勘查和研究证明:晋中盆地在上新世以前的地壳漫长上升剥蚀后,自上新世初盆地周边开始发生普遍断裂活动,造成盆地基底西低东高,使西部积水,形成新的河流相冲积层。同时,两侧的上升区,风化剥蚀强烈,形成了大量碎屑洪积物。至上新世晚期,经构造运动多次朔造和气候湿暖——干冷的多次交替,盆地周边与内部差异性沉降不断增大,虽内部河——湖多次交替,但晋中盆地中西部凹陷区一直处于湖相地层沉积,最终,随着盆地不断上升,太原古湖也由东向西退缩,解体,直至全部干涸。且在盆地边缘普遍发育了厚度不等的富含铁锰质、钙质结核且有石英颗粒的紫红、紫褐色上新统三趾马红粘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其后的下更新统与上新统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更新世以来,太原盆地的地壳运动在继承和发展了上新世的基础之上,山区不断上升,盆地不断相对下降,地势差异越加明显。上兰村及南部汾河峡谷中发育的四至五级阶地说明了这种运动的阶段性和不均匀性。 其中一、 二级为堆积阶地,三、 四级为基座阶地或侵蚀阶地;西山晋祠一带普遍存在断崖, 大谷南山一带完整的断层三角面等圴显示,直到目前,这种差异仍在不断增加。 太原盆地中部的阶地沉积物均为河湖相。边山则沉积了厚度不等,岩性略有差异(粘粒含量不同、钙质物不同),古土壤层数不等的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但受河湖水渐退影响,午城黄土不仅分布面积较小,靠山边更近,且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势高低变化大,湖水退却较晚的地段,午城黄土很薄或缺失,其底部常有砂、卵砾石半胶结地层,有时还可见石膏晶体、大量螺壳、散发臭味淤泥或灰绿色细砂等沉积物(阳曲镇洛阳村附近)。越远离山区,沉积物越细(见榆次区长凝镇剖面,郝家沟剖面,河曲洛阳村剖面,杏花岭区西山剖面,王家峰剖面等)。中更新世(Q2,距今78.1万年)时期,盆地大部分湖水退却,陆地面积增加,离石黄土普遍沉积,且厚度较大,但也呈现出山边较薄,低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梁峁区较厚,远山至阶地渐薄直至消失并过渡为河、湖相沉积的特点。晚更新世(Q3,距今12.6万年)黄土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总体有向盆地中部超覆趋势,覆盖于边山、山前、河流阶地等地段。进入全新世(1.2万年)以来,边山仍在不断上升,从汾河多级阶地中一、二级阶地多为沉积阶地,三级以上阶地或不明显,或多为基座阶地的特点表明:除盆地中部不断沉积外(冲、洪积,风积均有),盆地周边的山区不断风化剥蚀,山前黄土区主要受侵蚀、剥蚀作用,新沉积黄土厚度很小或无沉积,导致黄土覆盖区的丘陵(台、梁、峁)与汾河高阶地(三级以上)区,Q4很薄或缺失。二级以下阶地、山区河谷和平原区Q4沉积较厚,但多为次生黄土。 综上所述,晋中盆地黄土覆盖的丘陵(台、梁、峁)与汾河高阶地(三级以上)区,Q2离石黄土厚度较大,但由于其处于山前活动带附近,上覆地层厚度较小,且埋藏压实固结时间较短,使该层黄土密实性较差,湿陷性不可小视。近年来,在太原盆地东、西山山前丘陵区的很多项目勘察中发现的Q2离石黄土的湿陷厚度较大和湿陷性较强都证明了这一点。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榆次区郝家沟黄土台塬所做大型浸水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2、离石黄土的湿陷性 2.1场地地层及其代表性 浸水试验场地(图2-1)位于晋中盆地,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单元属黄土台塬 场地地层见表2-1: 表2-1 试验场地地层岩性特征表 地层 深度 岩性 岩性特征 全新统(Q4) 0~0.3m 新黄土 淡黄色,大孔隙发育,土质不均含植物根系。 (Q3e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