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一说衡水的历史的文化名人 佛塔的由来 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每年正月十四举办宝云文化庙会 有关景州塔的故事传说: 清代,在景州流传着“从南京到北京,顶数景州钱粮轻”的说法。 流经衡水市区的滏阳河 安济桥与问津街 历史上,衡水安济桥北侧,滏阳河西岸建有客运、货运码头,方圆百里的客商,都从此地乘船,进津京,由此衍生了安济桥西头的“问津街”,问津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安济桥与衡水老白干 周亚夫的主要经历 汉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以防匈奴入侵。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受命领兵向东进击吴、楚,最终大破吴军。 景帝七年(前150年),景帝要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坚决反对被景帝疏远。 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殉葬用的铠甲、盾牌,有人告发牵连到周亚夫,在监狱里,周亚夫绝食而死。 圣姑简介 圣姑姓郝名女君,是周朝末年本郡节政通玄里(今安平县会涡村)人。其父母世代务农,女君性格善良。 安平县东黄城崔氏墓群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水文化古迹之圣姑庙遗址 1937年10月,日寇的火轮由滏阳河南犯,因洪水淹没桥孔,遂将安济桥中孔炸毁。 今天的安济桥,风光不再 安济桥已经有240年的历史。望柱上的石狮残缺不全,石栏板上的图案,也模糊不清。 今天的安济桥,风光不再 衡水文化古迹之周亚夫墓 周亚夫,江苏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之子,周勃死后,周亚夫继承父亲周勃的爵位,封为条侯。景县就成了周亚夫的封地。周亚夫死后,条地的百姓为他修了这座墓冢。 周亚夫墓位于景县县城西,周长600米,高约16米,墓周有树木围绕,远远望去青绿壮观。 亚夫陵园 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至后汉、魏晋,下到隋、唐。据现存史籍记载,有官位者就有六七十人之多。 景县封氏墓群 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现墓群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 封魔奴墓志铭 封魔奴墓志于1448年封氏墓群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它是封氏墓群中年代最早的墓志,对研究北朝历史,特别是渤海封氏家族的兴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封氏墓群位置 封氏墓群所出文物,是北魏、北齐时期珍贵实物资料,它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封氏墓群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陵” 地名的由来 景县高氏,曾是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在史书记载中,景县高氏,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有官位的就有一百三、四十人之多。 北魏至北齐时期,高氏不仅是个望族,而且成了皇族。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从北魏做官到最后起兵灭魏建齐,名震一时。 景县高氏墓群 577年被北周所灭 550年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建都邺。 北 齐 的 版 图 高氏墓群位置 高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 高氏墓群分布图 高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 高氏墓群,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现存有封土墓10座,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 高氏墓群出土陶镇墓兽 高氏墓群出土东魏陶罐 博陵崔氏墓群 博陵,就是现在的安平县,历史上这里有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现在安平境内仍遗有崔氏家族的庞大墓群。 崔姓源于姜姓,西周时期,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尚嫡孙季子因食采地在崔邑(今山东章丘县),其后代以邑名为姓氏,这就是崔氏的由来。 到了汉朝,季子的后裔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与山东武城县一带)定居下来。其中的一支又另居于博陵安平,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 崔氏家族人才辈出,东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均是博陵安平人。 博陵崔氏最显赫的时代在唐代,尤以崔玄暐最知名。因其参与“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封崔玄暐为博陵王。 盛唐时期,崔姓为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崔姓就有400余人,崔姓被称为“宰相之姓” 博陵的崔护有首被千古传诵的诗: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氏墓群 博陵崔氏墓群在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整个墓群占地面积约有两万五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