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肉毒梭菌的检验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生物学特性 1、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孢,芽孢比营养体宽,呈梭状,新鲜培养基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 肉毒梭菌为多形态细菌,约为4×1μm的大杆菌,两侧平行,两端钝圆,直杆状或稍弯曲,芽孢为卵圆形,位于次极端,或偶有位于中央,常见很多游离芽孢。有时形成长丝状或链状,有时能见到舟形、带把柄的柠檬形、蛇样线状、染色较深的球茎状,这些属于退化型。当菌体开始形成芽孢时,常常伴随着自溶现象,可见到阴影。 肉毒梭菌具有4~8根周生性鞭毛,运动迟缓,不生荚膜。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形成不正圆形,大约3mm左右的菌落。菌落半透明,表面呈颗粒状,边缘不整齐,界限不明显,向外扩散,呈绒毛网状,常常扩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现与菌落几乎等大或者较大的溶血环。在乳糖卵黄牛乳平板上的菌落为乳浊,菌落表面及周围形成彩虹薄层,不分解乳糖;分解蛋白的菌株,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 肉毒梭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5。C,培养基的最适pH为6.0~8.2。肉毒梭菌的生化性状很不规律,即使同种,也常见到株间的差异。如表: 各型肉毒梭菌的生化反应 型别 反应 葡萄糖发酵 麦芽糖发酵 乳糖发酵 蔗糖发酵 靛基质发酵 胆胶液化 牛乳消化 A B C D E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阳性反应;-阴性反应;(+-)视菌株而异;(+)多为阳性反应;(-)多为阴性反应 根据肉毒毒素的抗原性,肉毒梭菌至今已有A、B、C、(1、2)、D、E、F、G等七个型。引起人群中毒的,主要有A、B、E三型。C、D二型主要是畜、禽肉毒中毒的病原。F、G型肉毒梭菌极少分离,未见G型菌引起人群中毒的报道。 案例: 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引起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等。在美国以罐头发生中毒较多,日本以鱼制品较多,我国主要以发酵食品有关,如臭豆腐、豆瓣酱等。其它引起中毒的食品还有:烤土豆、炒洋葱等。 危害: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感染剂量极低,每个人都易感。症状为虚弱、眩晕、伴随视觉模糊等,也会出现腹胀和便秘。毒素最终引起麻痹,呈渐进对称性、自上到下。 2、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毒素,而细菌本身则是一种腐生菌。各个型的肉毒梭菌分别产生相应的毒素,所以,肉毒毒素也分为A、B、C、D、E、F、G等七个型。C型包括C1、C2二个亚型。 A型毒素经60。C约2min加热,几乎能被完全破坏,而B、E二型毒素要经70。C约2min才能被破坏;C、D二型毒素对热的抵抗更大些;C型毒素要经过90。C约2min加热才能完全破坏,但只要煮沸1min或75。C加热5~10min,毒素都能被完全破坏。 肉毒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对碱性反应比较敏感。 案例: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据称,精致毒素1μg的毒力为200000小白鼠(20g)致死量,也就是说,1g毒素能杀死400万t小白鼠,一个人的致死量大概1μg左右。 危害:肉毒中毒是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人的肉毒中毒发生并不多,但是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肉毒中毒是毒素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36h,最长60h。主要症状有:视力减弱、全身无力、神社和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重症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抗毒素特异治疗,多在2~4天死亡。 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主要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二、检验所需器材 检验食品中肉毒梭菌一般需要以下培养基和试剂:庖肉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明胶磷酸盐缓冲液、肉毒分型抗毒诊断血清、胰酶(活力1:250)、革兰氏染色液等。 检验食品中肉毒梭菌还需要以下设备和器材:离心机及分离管、研体及细砂、培养箱、显微镜、厌氧培养装置(常温催化除氧式或焦性没石子酸除氧式)、1mL和10mL吸管、1mL注射器、平皿、接种环、载玻片、小白鼠等。 三、检验程序 检样(食品) 毒素检测 增菌、产毒培 养30。C,5天 报告(一) 毒素检测 报告(二) 观察生长性 状、染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