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8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讲解.ppt

第1篇第8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 §8.1 熔制玻璃的原料 主要原料 1、引入二氧化硅的原料 常用硅砂、砂岩、石英砂等。 2、引入氧化铝及氧化硼的原料 AL2O3→长石、粘土(高岭土)等 B2O3→ 硼酸、硼砂。 3、一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Na2CO3、Na2SO4、NaNO3、 KNO3 、K2CO3等。 4、二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CaO →方解石、石灰石、白垩、碳酸钙等 MgO →白云石、菱镁矿、碳酸镁等 BaO →硫酸钡、碳酸钡 ZnO →锌氧粉、菱锌矿 PbO →铅丹、密陀僧 5、四价金属氧化物的原料 ZrO2 → 锆石英 辅助原料 1、澄清剂 2、着色剂 3、脱色剂 4、乳化剂 5、碎玻璃 §8.2 玻璃的熔制与成型 玻璃的熔制 玻璃的熔制过程 玻璃形成阶段。 继续加热,烧结物的低熔点共熔物首先熔化,最后硅砂完全溶解。到这一阶段结束时,烧结物变成了玻璃态熔融物,不再含有未溶解的原料颗粒。不过玻璃熔融体中仍带有大量气泡和条纹,化学组成也不均匀。这一阶段比硅酸盐形成要慢得多,特别是硅砂颗粒的溶解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瓶罐玻璃的形成1300℃~1600℃时结束。 澄清阶段 温度继续提高,玻璃的粘度降低,使玻璃中的气泡慢慢排除。这一阶段的温度是玻璃熔制的最高温度,普通容器玻璃的澄清阶段温度在1400℃~1500℃,其粘度约为100P。 均化阶段 该阶段使玻璃熔体处于比澄清温度稍低的高温下,通过对流和扩散作用,消除玻璃中的条纹和节瘤,使玻璃的化学组成趋向一致,变成均匀一致的熔体。 冷却阶段。 冷却阶段使均化后的玻璃液温度降低(一般比澄清温度降低200℃~300℃,约为1200℃)以达到成型要求的粘度(一般为103P)。在冷却过程中不能再产生气泡并尽可能保持玻璃液温度均匀。冷却时温度不能太低,以防止玻璃产生析晶。不同的成型方法所要求的粘度值不同,因而冷却的温度也不相同。 玻璃容器的成型 玻璃容器的成型 (1)成型操作参数 成型范围指数=软化温度-退火温度 相对料滴温度=2.63×成型范围指数-退火温度 软化温度-450 相对机速= ——————— 成型范围指数+80 (2)成型方法 成型缺陷 (1)外观缺陷种类 裂纹:玻璃上的细小裂痕。玻璃瓶罐在成型过程中要多次与模具、钳子等物接触,使瓶罐外壁上产生很多细小的裂纹。这些裂纹是引起玻璃瓶破裂的主要原因。 剥落、伤疵:局部玻璃表面剥落一层鳞片,或因模子表面有伤痕而使制品出现的伤痕,或制品与制品、制品与输送带摩擦造成的伤痕等。 变形:成型后没有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模子线:由于模子合缝不严而造成瓶子接缝处有向外凸出的线痕。这是由于模具制造的不够正确,或者是模具安装不吻合造成的。 错位:成型模、初型模、口模等是由二个半模组成的模型。当二个半模相互错开时,或口模与初型模、成型模与底模之间的位置左右错开时,就会使制品相对应部分错位。 表面粗糙:因模腔表面不光滑所致,或模腔表面有油渣等污染物,使制品表面粘有污物、铁锈等;或因滴料不正,温度过高过低,使玻璃表面产生皱纹、条纹等。 瓶壁厚薄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料滴的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温度较高的部分粘度小,比较容易吹薄,温度较低的部分则相反。模具设计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 气泡:瓶罐中的气泡主要是成型过程中,冲头上升太快,带进一部分空气或杂质所引起的。 波纹:在瓶罐壁上有折皱。这是由于料滴过长,并且没有滴落在初型模的中间,与模壁粘连而产生的。玻璃瓶罐的外观缺陷还有结石、斑痕、不熔物、色条纹、瓶口端面不平、瓶口内径差、螺纹缺陷等,螺纹缺陷和瓶口端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