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编曾经做过一个设想,如果布鲁诺·舒尔茨的手稿没有被发现,如果卡夫卡的朋友听从他的遗嘱烧掉手稿,他们的作品会以何种方式重现天日,还是消失无踪?我们的文学史,是否还存在没有发掘的杰作,还有永远不为人知的大师?或许以下这些大师,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样本式的参考,要让我们在浩瀚的文学面前心有余悸,大气吁吁,对文学信念保存忠诚的敬仰。
? ? 约翰·威廉斯:被埋没的“石头人”
最近,书评界热火朝天地推送一本名为《斯通纳》的小说,这本从天而降的“神书”,是约翰·威廉斯在一本50年前出版的小说,讲述的只是一位英语系老师平淡的一生。50前当《斯通纳》第一次出版时,也即1965年,它面对的情景并非如此:那一年,作家约翰·威廉斯已经43岁,他的第二份书稿已经被7家出版社拒绝。
1965年,《斯通纳》出版,唯一收获的媒体评价,是《纽约客》在版面上留出的一小块“书讯简介”:“上乘之作”。只过了一年时间,共卖出约2000册的《斯通纳》绝版。70年代,英国出版社Longman在欧洲第一次出版它,命运也与此类似。这本地下小说虽被长期遗忘,却也始终有人想起。截至1994年约翰·威廉斯去世,两个版本的《斯通纳》一共卖出不到1万册。2003年,在《斯通纳》几经绝版之后,英国Vintage书系出版人听取朋友约翰·麦克葛汉的建议,在英国重版,这是《斯通纳》首次回归到众人视野中。到2012年,十年间共卖出4863本。这比此前美国第一版只售出两千册要好些,但仍然属于小众阅读。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2013年7月接受BBC采访时说:“一旦你开始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双温柔的双手之中,它的语言威严有力。这种语言让故事本身也变得沉稳,而不是沉闷——虽然带着一点悲伤,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生活,约翰·威廉斯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提炼成了一本非常非常美好的小说。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它是一趟非同寻常的发现之旅。”
让这本书回归大众视野的出版人埃德温·弗兰克的话也许能够给出答案:“这本书把焦点投向了这样一种人的生活,他非常非常平凡普通,但在另一意义上,可以像任何人的生活一样丰富”。也许也没人会想过,这本成名也在50年后,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HYPERLINK /p/100202read9035213 \t _blank 斯通纳
作者: HYPERLINK /p/100202read9035213/author?from=page_100202mod=TAB \l place \t _blank 【美】约翰·威廉斯(著),杨向荣(译)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
HYPERLINK /p/100202read9035213 \t _blank 查看图书
马洛伊·山多尔:用孤独的匈牙利语写作
1900年4月11日,马洛伊·山多尔出生在匈牙利王国北部的考绍市。马洛伊的家族原姓“格罗施密德”,是当地一个历史悠久、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出过许多位著名的法学家。1916年,马洛伊第一次在以“萨拉蒙·阿古什”(Salamon ákos)的笔名在《佩斯周报》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卢克蕾西亚家的孩子》。从这年开始,他开始使用家族的贵族称谓“马洛伊”。
马洛伊小说的黄金时代持续了20年,直到他1948年离开祖国。在当时的匈牙利文坛,成就和声誉无人比肩。同时代的诗人尤若夫·阿蒂拉称他为“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伟大一代的合法后代”。匈牙利文学评论家普莫卡奇·贝拉所言:“假如,有过一位其生活方式、世界观、道德及信仰本身等所有的一切就代表着文学的作家,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他的语言中,可以窥见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秩序,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和面貌。”
像所有经历过流亡的同辈知识分子一样,马洛伊一生颠沛流离,处于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富裕之中,出生于新旧世纪之交似乎命中注定了他将会背负着消逝年代的负担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1989年,年近90岁的他感到了疲倦,觉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觉自己“该离开了”,因为他不想苟活。于是,他选择离开。1989年2月21日,马洛伊在美国用一枚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自由选择死亡这个高傲的姿势成为不朽。
1924年,《烛烬》出版于布达佩斯。战后,马洛伊经意大利出走美国,他也在1956年后的匈牙利登上了被禁作家的名单。由于使用“孤独的匈牙利语”写作,也由于对文坛和社会的不合流的态度,他几乎被这个世界遗忘了。2001年,由德译本转译的英文版《烛烬》 终于问世,马洛伊成了被重新发现的大师,《烛烬》也成了被重新挖掘的杰作。
HYPER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