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选线3s要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丘陵区选线 1、丘陵区的地貌特点:山丘连绵、岗坳交错,此起彼伏,山形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缓和,丘谷相对高差不大。其中微丘地形近似于平原;重丘则近似于山岭。 2、丘陵区路线的特点: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路线平面也必将以曲线为主体。 一、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 1、微丘区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组合 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迂回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断面线形起伏。 2、重丘区选线应注意: 1)注意利用有利条件减少工程量 2)注意平、纵、横应综合设计 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 二、路线布设方式 丘陵区地形形态复杂,布线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具体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可概括为三类地形地带和相应的三种布线方式。 (一)平坦地带——走直线 两个已知控制点间,地势平坦,应按平原区以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设。 (二)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 “匀坡线”是两点之间,顺应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定的地面点的连线。 在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两个已定控制点间,如无地形、地物、地质上的障碍,路线应沿匀坡线布设。如有障碍,则在障碍处加设控制点,相邻控制点间仍沿匀坡线布设。 (三)起伏地带——走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1、两已定控制点间包括一组起伏时 这种地形,路线如走直连线,路线最短,但起伏很大,为减缓起伏,势必出现高填深挖,增大工程量;如走匀坡线,坡度最好,但路线迂回,绕长太多,工程量一般也不会省。因而走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选择平面顺适、纵坡均衡的地段穿过较为适宜。但路线具体位置,要视地形起伏程度及路线等级要求而定。对于较小的起伏,在坡度和缓前提下,考虑平面与横断面之关系,一般是低级路工程宜小,路线可偏离直连线稍远;高级路则宁可多做些工程,尽可能缩短一些距离,把路线定的离直连线近些。 2、两已定控制点间有多组起伏时 这时需要在每个顶梁(或谷底)都定出控制点,然后按上述方法处理各组起伏。 丘陵区路线布设示意图 三、选线的步骤与示例 丘陵区选线,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关资料(最重要的是地形图)弄清较大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和地物的分布情况,掌握地形变化规律,选出几条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并积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以获得最佳方案。 选线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选择决定路线走向的控制点和加密中间控制点。 [例]图6-34是某丘陵区路线的一段。A、G为固定控制点以点前为沿溪线,G点后为山脊线,都是在总体布局中定下的。现仅讨论A,G间布线问题。A,G间的路线有两个基本方案。第一方案(点划线)由A继续沿溪至K处跨河后,升坡至G。此方案平、纵指标都较高。但因占用良好耕地多,且行经地带低湿,如路基太低则水文状况差,如提高路基,不但工程大,而且因借土更要多占耕地。第二方案(实线)提高线位,路线走起伏地带通过,本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技术指标,又产生了一些局部比较方案(虚线)。 1、控制点的选定 这里讲的控制点是指体现路线轮廓,决定路线走向的那些点。如A和G,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的B都是这类控制点。 2、加密控制点 有了体现路线轮廓的控制点后,还须根据期间细部地形加设一些小控制点,路线方案才能具体定下来。如:B、G之间要跨越C、E两个梁,D、F两个谷,包括两组半起坡,应先解决高差大的BC、FG两段,根据“起伏地带——走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的原则,可以初步判断C点应在B的下游,F点应在G的上游。C、F具体位置要通过试坡布线的方法定出。依此类推,加密中间控制点。 A、B段地形整齐,微有起伏,从使用质量看,应走AJB线,因为它与直连线相比,2公里路线仅增长40m,却上爬了10m高度,但占用良好耕地较多,故采用了直线方案。 四、平、纵线形及其配合 丘陵区定线时应注意平、纵线形及其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面 平面上不强拉长直线,尽量利用与地形协调的长缓平曲线。 2、纵断面 路线采用起伏坡形是为缩短里程或节省工程量,但切忌起伏太频繁、太急剧,坡度要用的缓和些,避免形成锯齿形和短距离的“驼峰”和“陷洼”;陡长坡段要插设缓和坡段。 3、平、纵面的配合 长陡下坡尽头避免设小半径平曲线。平、竖曲线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应符合相关规定。 丘陵区路线平面、纵断面图 第五章 选 线(route selection)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路线总体布局与方案选择 第三节 平原区选线 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第五节 丘陵区选线 第六节 公路选线与环境协调 第六节 公路选线与环境协调 一、道路与环境 二、环境保护的要点 三、沿线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