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丽第五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一).ppt

陈红丽第五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一).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细胞社会性 多细胞生物体内,没有一个细胞是“孤立”存在的。细胞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以及在机体中的位置受到整个机体、局部组织、周围细胞以及细胞外信号分子的调节与控制,形成和谐的细胞社会。 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环境甚至整个机体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即为细胞社会性。 前言-细胞社会性 胚胎细胞通过细胞社会的联系彼此交流信息,以决定每个细胞的命运,包括结构与功能分化、位置及生死抉择。 组织的构建既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也是细胞通过表面分子相互识别、黏着及形成细胞连接的结果。 本章从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讲述细胞的社会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细胞连接的类型 熟悉细胞外基质的化学组成 了解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自学)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模式图 1、紧密连接的结构 2、紧密连接的功能 功能一: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到重要的封闭作用; 血脑屏障 功能二: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 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3、紧密连接与疾病 胆小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隙,进入血窦,引起黄疸。 (一)桥粒和半桥粒 1、桥粒 桥粒的结构模型 桥粒与疾病 天疱疮---患者自身抗体结合桥粒跨膜粘连蛋白,破坏桥粒结构,导致上皮细胞锚定连接丧失,体液渗漏而患上严重的皮肤水泡病。 2、半桥粒 半桥粒处的α6β4整联蛋白 (二) 黏合带与黏合斑 1、黏合带 2、黏合斑 是肌动蛋白丝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呈局限性斑状。 功能: 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及细胞生长的细胞传递。 其形成对细胞迁移是不可缺少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常通过粘着斑粘附于培养皿上。 三、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电镜照片 1、间隙连接结构 左,连接子电镜照片;右,间隙连接模型 2、间隙连接的功能 (1)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 允许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通过,是胞间代谢偶联的基础 (3)缝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间隙连接与疾病 3、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不同连接蛋白对离子或者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如豚鼠耳蜗细胞间隙连接对阳离子通透性比阴离子大。连接蛋白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受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和pH值调节,降低胞质中pH和提高胞质的钙离子浓度都会导致通透性降低。 受胞外化学信号的调节,有助于细胞间的代谢耦联。 本节小结 三类细胞连接的比较 代谢偶联在协调细胞群体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部分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后,便可使整个腺泡细胞几乎同时向外分泌消化酶。 (2) 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电突触和化学突触快速实现细胞间信号通讯; 间隙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此调节和修饰相互独立的神经元群的行为,如心肌细胞的收缩。 胚胎发育中细胞间的偶联提供信号物质的通路, 从而为某一特定细胞提供它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其位置影响其分化; 肿瘤细胞之间间隙的连接明显减少或消失,间隙联接类似“肿瘤抑制因子”。 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含有225个间隙连接,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间隙连接明显减少和消失,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的连接通讯治疗肿瘤是新的治疗途径。 注意:间隙连接通道是一种动态结构,其构象可发生可逆性变化 (二)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无法形成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也不需要形成锚定连接。 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共同组成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光面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样管。 胞间连丝的功能 实现细胞间由信号介导的物质有选择性的转运(胞间连丝定位信号);实现细胞间的电传导;在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结构的改变可以调节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形成了物质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通路,在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 化学突触 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到神经冲动。 相对于电突触而言,两者共同完成可兴奋细胞间的通讯。 细胞连接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连接 封闭连接 通讯连接 锚定连接 紧密连接 桥粒和半桥粒 黏着带和黏着斑 间隙连接 胞间连丝 化学突触 注意:细胞连接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并且细胞连接装置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多种细胞连接联合形成细胞连接复合体。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