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饱和烃/芳香烃比值来进行划分 正烷烃大部分来自脂肪酸和生物蜡,异烷烃主要来色素及其它无环萜化合物,芳香烃具有苯环结构,主要由木质素等聚合物形成。 Ⅰ型,饱/芳>3; Ⅱ型,饱/芳介于两者之间; Ⅲ型,饱/芳0.5-0.8; 主峰碳位置:(不太确定,供参考) 后峰型,C25-C33 陆源植物; 前锋型,C15-C19 水生生物; 双峰型,低等生物,植物混合; (6)用正烷烃分布,据>C15的组合判断类型 (C21+C22)/(C28+C29),C21前/C21后 Ⅰ型,比值>2;Ⅱ型,比值,1-2;Ⅲ型,比值<1; (7)甾烷、萜烷性质、数量,反映类型(定性) 萜烷多见于高等植物(Ⅲ型); 甾烷则在植物、动物中都有(Ⅰ、Ⅱ) 如 C27 甾烷主要来自浮游生物,而C29 甾烷主 要来自陆源高等植物。 3.有机质的成熟度(条件) 有机质在温度等因素作用下,演化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大量生成石油,有机质成熟度研究对象主要是有机质演化产物量及质受到成熟度的影响,从而研究生油母质的成熟程度。 (1)酐酪根演化特征 ①孢粉和酐酪根的颜色 通过镜下观察,孢子、花粉和其它微化石结 构,随成熟作用的增强而显现出的不同颜色。 斯塔普林提出根据酐酪根(有机质残体)的颜色变化,确定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并提出了热变质指数的五个级别: 1.未变化,有机质残渣呈黄色; 2.轻微热变质,呈桔色; 3.中等热变质,呈棕色或褐色; 4.强变质,呈黑色; 5.强烈热变质,除有机残渣呈黑色外,另有岩石 变质现象。 石油、湿气和凝析气生成阶段的热变质指 数约界于2.5-3.7之间。 ②镜煤反射率(R。)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一项成熟指标。(所谓反射率是指物质表面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完强度的百分比,以R。表示)在研究生油岩时是测定酐酪根中镜质体颗粒的反射率。 镜质体是以芳香环为核,带有不同的支链 烷基。在热解过程中,链烷热解析出,芳环稠 含出现微片状结构,芳香片间距缩小,致使反 射率增大,透射率减小,颜色变暗,是一种不 可逆反应。 R。(%) 油气生成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 <0.5 予生油带 未成熟 0.5 早、生油带 深成作用阶段 0.7 中、生油带 深成作用阶段 1.0 晚、生油带 深成作用阶段 1.3 凝析油气带 深成作用阶段 >2.0 裂解气带 准变质作用阶段 缺点: ①不同类型镜质体具有不同的反射率; ②Ⅲ型酐酪根易找到镜质体,Ⅰ型、Ⅱ型中不易发现; ③利用R。划分油气生成带界限目前还有争议; ④可存在原始镜煤和再沉积镜煤之分,反射率偏高。 ③酐酪根的元素组成 随成熟度加深,杂原子的消除和烃类生成使 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不断下降。 未成熟阶段:O/C降低的较快,H/C微弱降低; 成熟阶段:失去氢的速度加快,生成大量石油, H/C快速下降,O/C也明显下降; 过成熟阶段:(H/C<0.5,O/C<0.1)H/C、O/C逐渐趋 于一定值; ④使用热解方法测定成熟度 a.产率指数 IP= S1 /(S1 + S2) S1(S1 + S2)=0.1成熟; S1 /(S1 + S2) =0.4过成熟; b.Tmax(最大裂解温度) 一般: Tmax 为400-435℃时, 未成熟带; Tmax 为435-455℃时, 成熟带; Tmax 为>455℃时, 过成熟带; (2)生油岩可溶有机质的演化特征 ①使用C2-C8轻烃组成判断生油岩的成熟度 经研究, C2-C7的组成与温度有一定的函数 关系,有助于确定生油岩的成熟度。 相当于41℃时,C2-C7以芳烃为主(未成熟); 66℃时,C2-C7以环烷烃为主; 103℃时,C2-C7以烷烃为主(成熟); 195℃时,C2-C7多裂解成气态烃(过成熟); ②根据C+15烃类特征鉴定成熟度 A.正烷烃分布和奇偶优势 正烷烃分布:指石油或岩石抽提物中不同碳原子 正烷烃的相对分布。 奇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