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理用药1.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证,正确选择药物1.1 合理使用抗素:各种原因的发热患者、病毒感染者;外科术前术后连续使用等属不合理使用。))1.2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是当作一般解热镇痛或消炎病药只能限用于重危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并应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①血糖、尿糖、和糖耐量试验;②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糖皮质激素可透过胎盘屏障,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对小儿长期使用可抑制生长、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增加;③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发生;④电解质和大便隐血;⑤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老年人尤为应注意。
1.3维生素的合理用药
1.3.1滥用危害
1.3.1.1维生素A 长期大量服用 急性中毒发生于大量摄入维生素A(成人超过150万单位,小儿超过7.5万~30万单位)6小时后,病人出现异常激动或骚动、头昏、嗜睡、复视、严重头痛、呕吐、腹泻、脱皮(特别是唇和掌),婴儿头部可出现凸起肿块,并有骚动、惊厥、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脑积水、假性脑瘤表现。 慢性中毒可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口唇干裂、疲劳、软弱、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皮肤对阳光敏感性增高、易激动、食欲不振、脱发、腹痛、夜尿增多、肝毒性反应、门静脉高压、溶血、贫血、小儿骨骺早愈合、妇女月经过少。1.3.1.2维生素B1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维生素B1,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临床妇女大量使用维生素B1可引起出血不止。))))1.5.1治疗目的及原则
治疗的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收缩压持续在140~150mm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1.5.2治疗方案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⑧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①初始剂量宜小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②平稳降压 平衡有效地降压获益显著,其能使脑卒中的发病率下降35%-45%、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下降20%-25%、心力衰竭下降50%以上、终末肾病下降25%。
③针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用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
a肾素活性增加-肾素抑制剂阿利克仑;
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c醛固酮受体激动-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或者阿利克仑;
d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亢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系统失衡:
a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镇静药、弱安定剂;
b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利血平;
c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利血平、a或β受体阻断剂;
高血容量:利尿利;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
④联合用药 为增加降压效果而减少不良反应,对采用低剂量单药治疗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高血压药联合治疗。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⑤坚持治疗:在确立有效的治疗方案后,长期坚持治疗,不随意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在血压平衡控制1-2年后,可根据需要(季节、合并症)逐渐减少抗高血压药的品种与剂量。
1.5.3抗高血压药的品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利尿剂、β-受体隔断剂。
1.5.4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5.4.1明确最佳的首选药治疗:
1.5.4.2注意剂量个体化 抗高血压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密切关系。
1.5.4.3给药方案要科学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征(生物钟规律)来确定用药时间和剂量(时晨药理学)。
1.5.4.4根据血压类型选择给药时间
1.5.4.5关注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
(1)老年人 降血压应逐步降低,大多联合使用,降压目标:收缩压降至150mmHg。
(2)妊娠高血压 减少母亲危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