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问题研究_23310.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问题研究_23310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全球地形特征,成因 全球气候特征,成因 全球性自然灾害,成困 世界地形图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图) 1.陆地:大陆、岛屿;洲的界线 2.海洋:洋、海、海峡;洋的界线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各陆块的面积(万km2) 亚欧陆块:5100+300 = 亚洲4400+欧洲1000 非洲陆块:2960+60 = 非洲3020 北美陆块:2036+386 = 北美洲2422 南美陆块:1782+15 = 南美洲1797 南极陆块:1240+7.6+158 = 南极洲1400 澳 陆:763+134 = 大洋洲897 格陵兰陆块:217.6 新几内亚陆块:79 加里曼丹陆块:73.4 马达加斯加陆块:58.7 ‥‥‥ 岛屿总面积:950(相当于陆地总面积的1/15) 四大洋面积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图):8844.43m- -392m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图)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深度大,高差大:3800m - -11034m 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图)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 世界高大山脉分布示意图 洋 底 的 组 成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为什么会演化?如何演化?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1.板块的划分 离散型板块边界(增生边界):大洋中脊 汇聚型板块边界(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海沟和年青造山带 平错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 六大板块:亚欧、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南极 2.板块运动 形式:扩张、俯冲、碰撞、错动 动力:地幔热流 原因:传送带模式 过程: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发展期大洋→老年期大洋→大陆合并褶皱成山→夷平 世界六大板块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 大洋的发展:六个阶段 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等 幼年期: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尼亚湾等 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衰退期:太平洋 终了期:地中海(特提斯海) 遗痕期(地缝合线):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的分合(图) 演化结果:沧海桑田,陆地增生 目前形势:太平洋板块收缩,印度洋和大西洋扩张 未来预测:新泛大陆和泛大陆形成,即新生代结束(图) 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的差异性:气候带和气候型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标志:温度(气候带),降水(气候型) 气候分类法:柯本和斯查勒。我国气候学家以斯查勒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图) 柯本气候分类法(诊断法) 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斯查勒) 气候带和气候型分布模式(北半球大陆)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 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 特征: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降水量具有季节变化。 类型: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分布:温带和亚热带 成因: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 特征: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气候非周期性变化 类型: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岸和内陆共六种气候型,亚洲特殊的两种季风气候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分布:(北半球50°以北)亚寒带,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南极大陆地区。 成因:极地大陆气团、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特征:气温很低,“世界寒极和北半球寒极” 类型: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四)高地气候 分布: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系、乞力马扎罗山等 成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 特征:垂直气候带结构 景观:垂直带谱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概念: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成因:太阳辐射 分布: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得尤为明显,有的甚至横贯全球。中纬地带的局部地域也表现明显。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概念: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 成因: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洋流性质 分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