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生物氧化.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生物氧化的类型 (四)生物氧化中的氧化反应类型 (五)生物氧化的部位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一)直接脱羧 (二)氧化脱羧 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2、呼吸链的种类 (二)呼吸链的主要组成成分 1、烟酰胺脱氢酶类 2、黄素脱氢酶类 3、铁硫蛋白类(Fe-S) 4、辅酶Q类 5、细胞色素类 (三)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3、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的依据 ②利用呼吸链抑制剂测定顺序 ③体外重组呼吸链 四、氧化磷酸化作用—ATP的生成 (二)ATP的生成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3、氧化磷酸化的阻断作用 (1)电子传递抑制 (2)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3)离子载体抑制 (4)氧化磷酸化抑制 4、线粒体外NAD(P)H的氧化磷酸化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3)植物细胞质NADH的转运 (4)异柠檬酸穿梭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 五、高能化合物与ATP的形成 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的内外两表面均有以FAD为辅基的NADH脱氢酶。因此,胞质中的NADH扩散到达内膜外表面时,即可被那里的NADH脱氢酶氧化,氢被FAD接受后即可进入电子传递链。这种转运方式,胞质NADH的一对电子也只能产生2个ATP。 NADPH的电子可通过两条途径进入电子传递链。 ①经转氢酶催化, NADPH将氢先转移给NAD+: 生成的NADH再依上述方式将电子传递给电子传递链。 ②通过异柠檬酸穿梭作用。通过该穿梭作用,胞质中的NADPH转变为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在这种转运过程中电子耗能很少,故每个NADPH可产生3个ATP。 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是相偶联的,电子在传递链中是怎样促使ADP磷酸化的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有三种试图解释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假说,包括化学偶联假说,构象偶联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假说得到广泛的支持。 这一假说认为电子传递和ATP生成的偶联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形成一个高能共价中间物,这个中间物在电子传递中形成,随后又裂解将其能量供给ATP的合成。化学偶联假说在呼吸链中找不到实际例子,但可用来解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产能和贮能过程。 1.化学偶联假说 2.构象偶联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线粒体内膜的F1ATP酶或某种电子传递蛋白的分子构象会发生变化,形成一种高能状态的构象,这种高能状态构象中的能量可以提供给ADP和Pi合成ATP,同时又可逆地恢复到原来的低能状态构象。 在F1ATP酶的活性中心合成的ATP和活性中心的亲和力高而不易释放,而F1ATP酶构象改变恢复到原来的低能状态,降低了活性中心和ATP的亲和力而将其释放。 构象上活化的呼吸蛋白的存在至今还没有被证实。 今天得到广泛接受的是称之为化学渗透(偶联)(chemiosmotic coupling)的第三种模型。 这个模型提出电子传递的能量驱动一个主动运送系统,引起质子从线粒体基质向外流动。换句话说,质子被呼吸链从基质“泵”出。这个反应产生了质子的电化学梯度。线粒体内膜外侧的pH比内侧低,外侧的质子有流回内侧的热力学倾向,以便使膜两侧的pH相等。 要保持质子梯度一定要使用能量。当质子流回基质时,质子梯度中的渗透能被释放,某些放出的能量被用来驱动ATP的合成。 这个模型在60年代刚提出时遭到强烈反对,现在已累积了大量支持这个模型的证据。Peter Mitchell 因提出这个模型获1978年诺贝尔奖金。 3.化学渗透(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可以解释如下事实: ●迄今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介于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之间的高 能中间物; ●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线粒体内膜必须是完整的封闭的结构; ●线粒体内膜对H+, OH-, K+, Cl-等离子都是不通透的; ●破坏H+离子浓度梯度的形成(用解偶联剂或离子载体抑制剂等)都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 ●线粒体电子传递所形成的电子流能从线粒体内膜逐出H+离子。 化学渗透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认为线粒体内膜对质子具有不可自由透过的性质,在内膜中组成电子传递链的递氢体交替排列,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有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转运到内膜外侧,结果形成内膜内外的电化学势梯度(由质子浓度差产生的电位梯度),其中蕴藏的能量驱动ADP和Pi在膜结合ATP酶作用下合成ATP。 电化学势梯度建立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线粒体内膜构成封闭的质子不能自由通过的屏障。参与电子和质子转移的传递体不对称地交替排列在内膜上,递氢体可在内膜往返移动于内外侧之间,将基质中的质子转移到胞质,同时将两个电子传给一个电子递体。代谢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