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和佳能核心能力.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柯达和佳能核心能力.ppt

搜集资料:容淑英、何颖萱、王莹、李虹飞 整理资料:林梦源、温佳怡 制作ppt:杨健敏、林海欣 演讲:冯文杰、杨健敏 柯达公司 柯达的核心能力 柯达的改善策略 佳能公司 佳能的核心能力 佳能的改善策略 柯达公司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为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 新旧图标对比 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2011年10月传出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消息,造成股价暴跌;2012年1月,柯达公司因股价低迷面临摘牌退市的危机,美国柯达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正式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以求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资产流动性危机。 柯达的核心能力 (一)在产品方面:“人人都会用” 1888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是伊斯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纽,其余由我负责。”柯达上市,一举获得成功。“人人都会用”这一思想贯彻了整个柯达的经营历程,如何方便消费者使用相机一直是柯达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1973年,超小型匣式柯达相机诞生,这种相机方便到可以放在口袋或手提袋里,而且照出的相片画面清晰。这种相机上市后仅3个月在美国一地就销售了100多万架,全世界销量达1000万架;在台湾,柯达相机的家庭普及率猛增到40%。人们亲眼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三)、品牌方面:名字值干金 柯达的成功离不开它强有力的品牌“柯达”。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努力之一是经常举办或赞助一些摄影大赛或文体活动。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另一着眼点在于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识别。柯达的品牌识别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简单、家庭。“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消费者对柯达的忠诚还来自柯达面临逆境时仍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 (四)、竞争方面:不惜代价 从50年代起,富士、樱花、爱克发等品牌就纷纷崛起,不断向柯达发起猛烈的进攻。面对这些进攻,柯达不借一切代价进行反攻,才使得霸主宝座不致被人夺走。 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前夕,富士主动出击,积极申请参加赞助,奥运会上富士大出风头,销量激增,给柯达以重创。 面临竞争,柯达的作法之一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洛杉矶奥运会受挫后,1984年,柯达花了5亿美元在东京建立了一个总部,在名古屋附近建立了一个研究和发展实验室,并将其在日本的雇员从12人扩大到4500人。结果6年间柯达在日本的销售额扩大了6倍,1990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 广告宣传也是柯达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柯达为了与富土竞争,在广告上投入了大量金钱。在富士准备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海外销售时,柯达投入3倍于富士的资金用于在日本做广告。柯达不借重金在日本众多大城市中设置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当时日本最高的巨型路标。 (二)、定价方面:“牺牲打”策略 柯达在定价中采用独特的“牺牲打”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柯达推出“立即自动”相机之后,定价相当低, 8种机型中,有一半在50美元以下。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柯达相机备受欢迎,销售直线上升之际,柯达公司宣布:“柯达相机,人人可以仿造。”柯达将10年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迷你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方法,降低价格,使“ 人人都买得起”,结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集式供应的老方法,富士、樱花不借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量。 柯达的战略转型 一、全面进入中国 1998年,面对负债和亏损计百亿元,一触即溃的中国感光业,中央政府的 态度是,如果要合资就要进行全行业合资。但当时富士似乎无意接下这么大的烂 摊子。最终,柯达公司冒险一搏,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全行业合资计划’(俗称98协议)。根据协议,柯达答应在数年内在中国投资逾12亿美元用于整合包括厦门福达,汕头公元等在内的6家国营感光企业,在中国建立影像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从此柯达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二、宣布数码转型 柯达于20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