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與司法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doc

人身安全與司法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身安全與司法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人身安全與司法篇—— 消除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是捍衛人身安全的重要關鍵 一、現況與背景分析 讓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皆能安全的生活,是國家應給予民眾最基本的承諾,而不同性別者在社會上所擁有的權利與尊嚴皆應予以尊重與保護。然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發生基於性別原因的暴力行為仍多所存在;檢視我國相關統計,性侵害犯罪、家庭暴力及性騷擾等問題,是對女性造成最大傷害與威脅的項目,凸顯人身安全議題仍存在性別的困境。性侵害犯罪中九成以上的被害人為女性;家庭暴力案件中,親密伴侶暴力案件每年通報件數逐年成長,2010年並已超過五萬件,而其中九成以上之案件被害人為女性;另性騷擾事件每年通報之件數亦呈現出女性被害人所占比例高於九成。這些暴力行為對婦女身心與性自主方面造成嚴重的傷害與威脅,阻礙實現平等發展,亦阻礙婦女的流動性,限制了婦女獲得資源和參加基本活動的機會,且嚴重耗損社會成本(包括醫療、人力、社福、經濟、生產及司法等直接與間接成本)。 聯合國北京宣言中,特別重申致力於實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其中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定義為「不論發生在公共場所或私人生活中,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為上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並強調「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因故,性別暴力議題必須特別注意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與人口販運等對婦女所帶來的傷害與影響。 我國社會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於增進婦女人身安全部分,各方面皆已有所進展,並已逐漸建制相關法律或推動政策方案。諸如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以及關係到人身安全之防暴三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以及性騷擾防治法等,均已頒布實施,近年來並進行法案內容的重大修正。其中包括2005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增訂對於性侵害加害人之社區治療、監控、登記報到與資料查閱;而刑法亦配合修正將性侵害犯之治療改為刑後治療。2007年家庭暴力防治法大幅修正,將家庭暴力事件之範圍明確規範包含同居關係,並增列犯家庭暴力罪嫌重大者予以逕行拘提,以及保護令事件免徵裁判費之規定。有關性騷擾防治部分,2002年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以及2005年性騷擾防治法頒布施行,各地方政府設立性騷擾防治委員會,法制已初具架構。而在政策方案方面,相關服務資源與服務人力漸次擴增,相關服務亦以被害人為中心,逐漸朝整合性服務模式方向推動,諸如「性侵害案件整合服務方案」、「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及家庭暴力案件垂直整合服務方案等,均可見政府各部門與民間對於人身安全議題回應之進展。另針對我國移民與移工人數逐漸增加之情形下,可能衍生之人口販運問題, 2009年一月亦公布了「人口販運防制法」,要求各執法單位主動積極鑑別被害人,並且提供適當安置保護措施,對於國際社會所關注之人口販運議題予以回應。 然依據研究與實務反應,現行各項性別暴力防治工作皆仍存在困境:諸如一些社會大眾之觀念認知仍存有性別歧視與性別權控之思維,因而合理化對於婦女之暴力,促使法令與政策無法被接受、實施。又如防治工作各領域相關專業人員之性別意識、專業能力及專業人力之困乏,因而阻礙防治工作之推動。而相關單位未能建構具整合性之處理機制與資訊串連,致使資訊連結片段,工作效能無法發揮。再者,現行性騷擾案件處理機制有三個法律依據,實務運作時易產生混亂。而新移民隨著工作與婚姻來到我國,但社會多元文化的包容度不足,對人口販運問題的認識有限,且由於相關保護機制與資源仍不足,對其基本權益保障人口仍需再努力。另在相關公共空間、設施與運輸設備上,安全設施設備之規劃仍有待提升,以減緩婦女的被害恐懼。 為回應上述這些議題,除社會大眾之意識建構、行政部門全面提升回應機制外,建置具性別意識之司法環境亦是核心關鍵。消除性別暴力,法律是最重要的工具與手段之ㄧ,且法律之本質即存有象徵性與教育性之功能;相關執法單位與司法體系之人員對於性別暴力本質的認知,影響其執行法律與處理案件,故如何促使司法環境具有性別意識,建立性別平等政策機制,此乃探討人身安全議題不可忽略的重要面向。 職是之故,本政策在人身安全與司法篇將以性別暴力、人口販運與司法環境為中心議題,以下說明相關理念、政策內涵與行動策略。 基本理念與觀點 平等尊重消除性別歧視與暴力 人生而平等,不因性別、族群或是性取向而有所差異,對任一性別或族群不應存有歧視,或認為擁有支配的權力,繼而產生暴力傷害與控制的行為。國家應致力建構一平等尊重的社會環境,於法律、政策及服務面均應以此為目標,保障個人之基本權益,消除根植於性別與族群歧視上的暴力。 以性別觀點建構安全無慮的環境 國家政策應致力保障每一個人的安全,且應特別注意因性別與族群所產生之安全威脅。由於女性、兒童與少數族群者在社會上仍處於相對弱勢,生活上較易遭遇危險傷害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