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的研究.docVIP

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的研究

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的研究   摘要: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前的矩加速释放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提取了与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一窄尺度作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的扫描模型参数。采用震前1年逐3个月的扫描方式,得到了12次震例在震中附近与时间相依的m值的空间演变图像,并考察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O-5.5地震前AMR现象与实际震中和发震时刻的关联性不明显;而MS5.6-6.4地震前67%,的震例在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矩释放加速区域,说明华北地区Ms≥5.5中强震前AMR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利用AMR现象对未来中强震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潜能和可挖掘性,但仍需其他方法相互佐证。 中国论文网 /4/view-7149889.htm   关键词:地震矩加速释放;BenioⅡ应变释放;窄问扫描;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5)03-0359-11   0 引言   根据临界点理论,地震的孕育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这一临界现象的典型特征是大地震之前往往存在地震活动的相关长度增长及主震周围矩释放加速(AMR)现象。Bowman等研究发现,几次大震前震源区地震能量会出现明显幂率加速释放过程,符合临界理论的标度率,进而使用震前累积应变释放曲线的幂率拟合和线性拟合的均方根残差比最小来定量描述AMR的“临界”时、空尺度。随后人们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震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Sykes和Jaume研究表明美国旧金山几次强震前都有5.0级左右中等地震活动的矩释放加速过程;Ellsworth等指出,强震前小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变化,而中等地震的累积应变能呈指数增长。我国地震学家在长期预报研究实践中也将AMR现象作为强震预测的主要前兆之一。杨文政和马丽用类似方法对中国震例开展研究,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强震在震前较长时间均出现了地震矩释放加速的现象;Jiang和Wu(2005)的研究指出,中国大陆有60%的Ms≥6.0地震前存在稳定的地震矩释放加速特征,但在多时、空尺度的二维空间,一些地震前的矩释放表现出加、减速交替出现的复杂现象。更有研究表明,主震前临界区范围内地震活动呈现加速释放,而在较小的孕震区范围则出现地震活动的减弱态势   华北地区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和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按其主要地震构造带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可划分为两个一级活动地块:鄂尔多斯活动块体和太行冀鲁西活动块体,其分界带为山西地堑系,其中太行冀鲁西地块又可分为太行山块体、华北平原块体和胶辽块体,其分界带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还有华北北部的阴山一燕山块体,其分界带为燕山一渤海断裂带。华北地区的强烈地震几乎全部发生在这些活动块体的边界带上,其中山西地震带发生Ms7地震8次,华北平原带3次,郯庐地震带3次以及燕山一渤海地震带8次,给我们的国计民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地震监测防预的重点监视区和研究地震前兆机理、检验地震预测理论和探索地震数值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场地”。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为例,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的时一空扫描方法,系统验证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能量的释放特征,进而讨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是否具有普遍性的前兆意义。   1 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和释放程度的时一空扫描   “地震破裂时间分析”法是利用给定区域的前兆性地震活动来预测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和强度的一种中长期预测方法,其函数定义一般可表示为式中,S(f)是[0,t]时段内地震活动的累积应变能,tf为预期地震的破裂时间,t为前兆性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tf。A、B、m为模型参数,其中4在物理上表示[0,tf]时段内地震活动的累积Be-nioff应变能。若4已知,则山A减去实际已经释放的Benioff应变,剩余则是预期在tf时刻要发生目标地震的应变能。幂指数m是加速释放模型中的标度参数,直接反映Benioff应变释放的状态和释放速率的大小。ml表征Benioff应变为减速释放状态,相应的m越大减速释放特征越明显;m=l表示Be-nioff应变匀速释放。   对临界区域的估算依据是使区域内的样本数据能被幂率关系拟合得最好,“最优搜索办法”是以强震震中为圆心,用不同半径范围内的观测数据连续计算曲率参数C值(震前Benioff应变释放的幂律拟和均方差与线性拟和均方差之比),参数C为最小且幂指数ms7.3强震前AMR现象存在的客观性。研究表明矩加速释放特征在时间上有逐渐逼近临界状态的趋势,空间上与实际震中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