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46年“制宪国大”的区域代表选举述论
1946年“制宪国大”的区域代表选举述论
[摘 要]1946年“制宪国大”的代表历经十年,终在1946年完成代表选举。该选举分为区域选举、职业选举、特种选举和国民政府指定等。其中以区域选举人数最多,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此文述论,以期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贡献锦薄之力。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8010.htm
[关键词]“制宪国大”;区域代表;选举
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后,依照《建国大纲》规定:“全国有过半数省份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1]鉴于国内要求民主、结束训政、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的呼声愈加高涨,1935年12月4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决议1936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应于十月十日前办竣”。[2]因这次国民大会的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历经十年选举才于1946年11月15日走进“制宪国大”的殿堂。此期间,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与产生几经周折、变化,选举闹剧层出不穷,迄今为止,关于此问题只在少量著作中点到为止,尚未有专著论述,本文拟从“制宪国大”的区域代表选举为论点,从其法律法规、选举实况及评价三方面展开,对“制宪国大”区域代表的选举问题加以梳理分析,从而使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和丰富。
一、 “国大”代表选举的有关法律规定
1936年5月5日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第廿八条规定:“国民代表之选举,以普通、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3]同年5月14日,国民政府又相继颁布《国民大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7月1日公布《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施行细则》[4](以下简称《细则》)。此后,南京政府成立了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筹备委员会和各级选举机构,曾一度积极办理国民大会的选举。
有关法律文件的颁布,规定了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和产生的原则、程序和办法。首先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五五宪草》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律选举代表权,年满二十五岁者,有依法律被选举代表权。”[5]并规定国民代表任期六年。《选举法》的规定与此无大异,即“中华民国人民,年满二十岁,经公民宣誓者,有选举国民大会代表之权”,“年满二十五岁”,“现为该选区内之人民”可作为该区候选人,即有被选举权。[6]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较民国初期的议员选举,此时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财产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范围大大拓宽,只要达到年龄,进行宣誓,就可获得选举权,尤其候选人只要为本区达到年龄者即可。
其次是选举方法的规定。《五五宪草》规定:“以普通、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且“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三十万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7]而《选举法》中的规定与之稍有出入,“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以无记名单记法行之。其选举票应载明候选人全体姓名,由选举人就中圈选一人。”“以得票比较多数者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票数相同须决定何人当选时,以抽签定之。”[8]区域代表由该区各县之乡长、镇长联合推选候选人,其名额为该区应出国民大会代表名额的十倍。
第三,各代表种类人数名额分配。除由国民政府指定240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及候补执行委员、候补监察委员260人为国民大会当然代表外,由人民选出者共1200名。依区域选举代表665名,“各省市应出区域代表名额依人口比例,每省人口未满百万者出代表9名,百万以上每增80万增代表1名,但以44名为限;每市人口未满20万者,出代表2名,20万以上每增30万人增代表1名,但以8名为限;至于各省选举区代表名额的计算,以全省所辖县市数除以该省应出代表的名额,为每县应出代表率,再以所得代表率乘以每个选举区所辖县数,为该区代表的名额。”[9]
尽管法律条文中展现的是“普通、平等、直接”的民主选举图景,但国民党实行的威权统制,牢牢掌控立法权,“制宪国大”的代表选举亦受于鼓掌之中,使“制宪国大”代表选举的民主性大打折扣,成为名副其实的披着羊皮的狼,有人戏称“所谓的国民大会,无论如何,不能叫做国民大会,只能叫国民党大会”。[10]
二、 捉襟见肘:区域选举的实际操作
相关法律程序公布后,1936年7月中旬,国民党在南京设立了选举总事务所,各省市也建立了选举事务所,选举工作在各区域陆续展开。区域选举需要经过初选和复选两个过程。
首先进行初选。确定选民,接着公布由各乡、镇长推选的候选人名单,召开选民大会,投票选举,开启代表的初选工作。
选举的前期工作是确定选民,“西方在20世纪之前大多已有了人口普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