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控玉米大斑病效果研究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控玉米大斑病效果研究
摘要 为明确75%肟菌酯75%肟菌酯75%肟菌酯225~300 g/hm2,间隔10 d,连喷2次,能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持效性较好,增产显著,试验期间未发现对作物有药害现象,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国论文网 /8/view-7175347.htm
关键词 75%肟菌酯散粒剂;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48-01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上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1]。近年来在鲁南地区,随着感病品种先玉335[2]、浚单20[3]等的推广,加之气候条件的适合,玉米大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玉米的生产安全。75%肟菌酯[4],戊唑醇是一种三唑类低毒高效杀菌剂[5],肟菌酯与戊唑醇混配对多数真菌纲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75%肟菌酯9种作物15种病害,但未在玉米大斑病上登记(截至2015年5月)。本文通过大区对比试验,以期为该药剂用于玉米大斑病防控提供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半阁村进行,土壤类型为棕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2%,pH值为7.0。供试玉米品种为浚单20。2014年6月17日播种,播量30 kg/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设重复,各处理随机排列,具体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于2014年8月16日玉米大斑病处于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8月26日再施药1次,共喷2次。茎叶均匀喷雾,采用山东华盛3WZ-4C背负式动力喷雾机喷雾,用药量为225 L/h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药效调查于末次药后14 d和21 d进行,共调查2次。每个处理区5点取样,每点取5株调查全部叶片,统计不同发病级别叶片数量,计算病指和防效(用DPS系统将各大区处理5点防效数据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玉米大斑病病叶分级标准参照GB/T17980.107―2004。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病指=[∑(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收获期进行产量测定:每个处理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实收10 m2,每个处理区实收50 m2,折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末次药后14 d,处理1、2平均防效分别为73.72%、76.28%,2个处理平均防效均高于处理3,其中处理2平均防效与处理3差异显著,处理1平均防效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末次药后21 d,各处理防效略有下降,但处理1、2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持效性较好。处理2平均防效仍高于处理3且差异显著,处理1平均防效也高于处理3但差异不显著。
处理1、2玉米长势较好,叶片浓绿。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2折合产量分别为7 975.95、8 116.0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72%、8.59%,增产明显。处理1、2产量均高于处理3,且差异显著。
3 结论
试验证明,75%肟菌酯[6]。由于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但受玉米植株较高影响,一般喷雾器施药困难,试验中采用背负式动力喷雾机,既可提高喷雾质量又解决了玉米中后期施药器械的问题,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7-8]。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47-450.
[2] 刘杰,姜玉英,曾娟.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J].植物保护,2013,39(6):86-90.
[3] 李永国,程高峰.东北及华北春玉米骨干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01-2003.
[4] 张荣华,李倩,朱志良.肟菌酯合成工艺[J].农药,2007,46(1):29-30.
[5] 张谦,盛翠凤,谭成侠,等.戊唑醇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2):129-132.
[6] 李海燕,相益涛.不同杀菌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5(6):7-8.
[7] 马长山.几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71-72.
[8] 杜朝霞.防治玉米大斑病药剂筛选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11):67-6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