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哥杂话》谈到新旧体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沙哥杂话》谈到新旧体诗

从《沙哥杂话》谈到新旧体诗    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向来有诗话而无诗论。”但他在指出中国传统诗话“不成系统,缺乏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同时,也肯定它有“片言中肯,简练亲切”的长处。实际上诗话也是诗论。绵延一千多年的诗话写作,就是对诗词创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对于中华诗词的高度繁荣、高度成熟,使中国成为备受推崇的泱泱诗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现代,这种文艺随笔仍不时载于报头刊尾,供广大读者随时翻阅,只需三两分钟便能有所得,有所悟,余味悠长。尤其在当下生活节奏快、网络传媒大普及的条件下,长篇巨制的理论专著能坐下来读的人不多,短而精的诗话却因其突出“关键词”而颇具优势。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6518.htm   阔别60余年的老同学徐文华,近来以他的《沙哥杂话》(稿)示我。其内容庞杂而丰富,透过散点剖析的思想火花,连贯起来思考,原来是一本以传统诗话形式写成的诗学著作。其中有少数涉及小说、杂文、戏剧、绘画,也都属于广义诗学范畴。绝大多数是讲诗歌的。涵盖诗歌源流论、情志论、语言论、格律论、风格论及新旧体诗比较论等诸多方面。行文短小精致,形式不拘,生动活泼,“片言明百义”,其中不乏精到见解。字里行间,饱含博览群书、知人阅世和写作实践的体验,吸取历代诗论成果,扬优辨劣,发微显隐,触类旁通。他很注重摘引古今优秀诗词的名篇佳句,寓理论诠释于诗意品赏之中,使读者在赏心悦目中获得丰富、深刻的美学营养,避免把干巴巴的说教塞给读者,深入浅出,颇显功力。   文华对新旧体诗现状的批评,引起我的共鸣。他主张批评要有辣味,要讲实话,力求准确,反对华而不实。认为发展文学事业只凭“几个文人艺客”“一捧成名”,给“名人权士”锦上添花,难以持恒。他深知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下高歌猛进,主宰诗坛几十年,但对其现状并不满意。觉得它“自由奔放”但“奔而无羁”,“拖泥带水”,诗句比散文句子还长;以堆砌形容词代替意境、形象的塑造,弄巧成拙;以朦胧混淆含蓄,故弄玄虚,不知所云;空间上“大跳跃”,逻辑上“大颠倒”,语无伦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接地气,靠书本上得来的感受写诗,“以文字之花哨掩生活之贫乏”;一句诗分五行便吹嘘为“建筑美”,还有更离奇的“一字诗”。如此等等,怪诗叠出。在新诗举步艰难之时,旧体诗词出现复兴局面。”不薄新诗爱旧诗”甚至“勒马回缰写旧诗”的,大有人在。运用传统诗词精美的格律形式,抒写新时期社会现实、人生经历和人民心声,势不可挡。但应酬、应制、应景的“三应”诗和附庸风雅的“格律溜”等平庸之作太多,真正称得上诗的精品凤毛麟角。看得出文华是更喜爱旧体诗词的,他呼吁全面发挥诗词的社会功能。作为时代号角和鼓点的政治抒情诗,是诗坛的强音,散发着浩然正气。但不能一花独放,要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审美情趣,培植一座千姿百态的诗词百花园。他列举的田园诗、闲适诗、情爱诗、理趣诗、讽喻诗、咏物诗都渊源有自。他认为,“诗不能脱离政治,但也不能成为政治的附庸”。更多关注民间疾苦和社会良知,爱憎分明,歌斥得当,诗人责无旁贷。“暴露文学永存,歌德文学易折”的议论发人深思。“不见流派,只见风派”的感叹令人警醒。关于灵感的生成,构思的孕育,情景的触发与交融,意象、意境的溶铸与升华、语言的精选与锤炼,“赋比兴”的理解与运用,格律的继承与改革,都是提高诗词创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他含英咀华,一一道来。   诗话、诗论,都是以对诗歌现状的批判和诗歌发展的导向为旨趣的。中国诗歌走向何方?是几十年来诗学争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讲了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又讲了中国诗歌发展要以新诗为主,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意见仍得到主流舆论的认同。因为这是现代大众文学发展总趋势决定的。不过,作为发展方向的新诗,自应是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的新诗,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新诗,而不是西化、散文化、“去中国化”的新诗。毛泽东还讲了旧体诗不宜在青年人中提倡,此话遭到不少人质疑。旧体诗重现生机以来,其作者在青年人群中大量涌现,不少人在各种诗刊、诗赛中崭露头角,他们更是蓬勃兴起的网络诗词的主力。这里涉及到许多人视为镣铐的格律问题。正是高度完美的格律,使中华诗词具有无与伦比的音乐美,也促使诗词愈臻精致。而削弱音乐美,自由放任,正是新诗发展中的一个败笔,一条歧路。毛泽东自己也讲:“不论平仄,不讲押韵,还算什么格律诗?掌握了格律,就觉得自由了。”事实正是如此,对于青年人,格律并不神秘,在经过对一些经典诗词的熟读、背诵,具备一定欣赏能力之后,便心驰神往,跃跃欲试,欣然走上旧体诗词写作之路,欲罢不能。格律不仅未成为束缚诗情的镣铐,而且从中感受到因难见巧,因严见工的无穷乐趣。几十年来,对诗词格律放宽和改革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中,一些诗界达人都反对泥古不化,有的提出“押大致相同的韵”或“邻韵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