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盛京时报》看近代沈阳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1907――1931)
从《盛京时报》看近代沈阳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1907――1931)
摘 要: 1906年盛京时报在奉天(今沈阳)创办,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出版的第一份也是日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通过对其相关报道的分析,可观察出20世纪上半叶沈阳市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情况,给民众带来重大影响至今受益。
中国论文网 /4/view-7206078.htm
关键词:盛京时报 nbsp; nbsp;生活 nbsp; nbsp;变迁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nbsp; nbsp; nbsp;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373-02
1906年10月18日盛京时报在奉天(今沈阳)创办,日本满洲铁路公司资助,中岛真雄任总办,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出版的第一份和日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内容丰富,设有评论、民国要闻、中国时势、各国电讯、欧美时事、东三省要闻、经济专栏、物价行情、神皋杂俎等多个栏目,报导我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历史等,史料价值巨大。通过对其东三省要闻、神皋杂俎、广告等相关报道的分析,可观察出20世纪上半叶沈阳城居民衣食住行的变迁情况。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
清代时沈阳城男女穿袄裤袍褂,按薄厚程度分单夹棉皮四种“男子日常穿长袍马褂,黑裤扎裤脚,白袜青布鞋。乡民多戴毡帽称耳朵帽。妇女四时一般多穿粗布长衫,内穿袄裤,布鞋不绣。”[1]进入晚清民国后欧风东渐,“今则世变愈速,服装屡易,都市少年,喜著西装”[2]妇女的装束更是千变万化,旗袍成为新宠,先是短及膝袖达肘际,赤露两臂,裤长仅尺余,下穿高腰洋袜两腿皆外露,后旗袍则喜长,下可敝足左右开襟微露两腿,腰部瘦束臀部外呈领高及耳。[2]妇女的发饰也发生变化以前人们主要挽圆髻于脑后,但“近则截发烙之,使曲散垂颈际”[2]纵观当时穿着“每喜作奇装异服,而女子为尤甚,有服时装者,有西服者,有剪发者,有烙发者,更有中服而西冠者,光怪陆离之服饰乃愈出愈奇”[3]
为了适应人们对服饰新与美的追求,许多洋行成衣店相继涌起。1926年“省市成衣非常发达,经调查共有一百四十余家”[4]其中熙记新衣装:法国线缎爱国文明俄国等布一应俱全,挖补改造接毛对色无不精妙并发卖皮袄。[5]涂上那伊斯染发液,能把白发变为黑发。人们在暴雨天道途泥泞时,可穿着胶皮鞋靴,坚牢优美价格低廉,无漏水之虑。中山装因其简洁大方成为男子喜爱的服装,中山服原价九元现价八元。这些美丽的服装使得妇女比以前更会打扮自己了,足著高跟鞋,头上斜顶小帽,除戒指、臂钏外,管环皆废矣。
2.食
近代以前沈阳地区主食以高梁米、苞米面等粗杂粮为主。[6]冬季寒冷因贮藏蔬菜不便,多腌制雪里蕻、鬼子姜并饮用粮食酿的烈酒。
进入近代后西餐传入,云龙番菜馆中番厨做英法大菜西式糕点各种洋酒烟卷且环境舒适,院内宽敞房屋洁净[7]关内传入的名菜有寿鹿香南菜馆特请京畿名师专做各样南菜。
平日里在家炒菜为了更有味,可以滴点得利斯酱油、味之素牌味精和色美味甜的顶上洋白糖。吃过饭来一支哈德门香烟,饮料酒水方面可供选择的更多,人们可以品尝蜂印香浓葡萄酒“朝之一杯心神爽快午之一杯能率增进夕之一杯疲劳恢复。”[8]三矢平汽水、纯德国式叉恩呢啤酒。哺乳期的妈妈若奶水不够,可给宝宝服用明治美丽牌炼乳(奶粉),想要保健品有九福乳白鱼肝油、仁丹等。
3.住
近代以前在住房上,“奉省昔尚俭约,屋宇多取坚固朴质,通都大邑疏鲜轮奂之制。”220世纪初沈阳自开商埠后“建筑宏丽悉法欧西,于是广厦连云高薨丽日绵亘达数十里,栉比鳞次顿易旧观。” 2而富贵之家制益华奂,或房分数进,或院辟数宅,近日居室,或仿西式,凡客厅寝室书斋浴所厨房茅厕车棚马厩,咸有分别,为用益便矣[2]。吉林孙督军在商埠地二经路建筑新房一所,园内修有一喷水池院内悉为洋式楼房,极其华美。[9]但是穷苦人家为数姓居一院,或一房辟数户,蜗居斗室。
近代以来移民进入,带来关内北方的传统民居,用土或砖盖成的硬山顶和囤顶房屋,以院落式的民居为主,有四合院三合院,还有单纯的正房和院墙。所用材料就地取材,有砖瓦石材土坯木材草等。室内物品也与以前大有不同,近日煤炉通行城市皆用之,豪族更装暖气炉盆,较舒适矣[2]煤炉取代了炭火盆,成为室内取暖的主要工具,减低了火灾隐患,使人们生活更安全舒适。
4.交通通信
传统东北道路是利用陆地上的土面或碎石修筑的,交通工具也是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舟车类工具。[10]近代以来,新式交通工具和马路公路与铁路出现。“市政公所由工业区北至东北大学及北大营两项马路招商家包修业已开工”[11]1908年1月4日,马车铁道首先建成通车。“自火车站起到小西边门开通,车票每张洋半角。”[12]所谓马车铁道就是马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