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枯竭症看激情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职业枯竭症看激情管理

从职业枯竭症看激情管理   从新兵到精兵最后到老兵,职场人循环其中。同时,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已让不少职场人的冲劲、热情渐渐消失殆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症状,“防老”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的战略话题。除了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外,组织还要提供独特的方法重燃员工激情,为员工带来新鲜感,唤醒其能量和才智。 中国论文网 /3/view-7183510.htm   富士康的员工不再跳楼了,某某行业的精英加班猝死的新闻却屡屡轰炸你的眼球;好不容易把90后的职场“小鲜肉”安抚住了,入职七八年的职场“老鸟”却给你递了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你为人力管理焦头烂额的同时,不禁频频追问:难道我们的待遇还不够丰厚优渥吗?难道这个平台还不够前景广阔吗?难道我对你们的昏昏欲睡还不够容忍纵容吗?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员工们都得病了吗?是的,如果你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或是企业的领导者,当警惕你的员工患上了职业枯竭症,甚或反省自身,是否自己也是患者之一,抑或你的企业在扮演着一个“激情杀手”的角色?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据调查,最易犯的“职场通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职业枯竭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职业枯竭指数”调查显示,4000名被调查者中,70%出现轻微的职业枯竭;39.22%出现中度职业枯竭;13%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严重的职业枯竭,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一个出现比较严重的职业枯竭症。   职业枯竭症有六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生理枯竭。主要表现为,感觉身体能量被耗尽了,总是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老是生病。二、才智枯竭。它会让人有一种空虚感,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三、情绪衰竭。工作热情完全消失,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容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四、价值衰落。表现为个人的成就感下降,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做什么工作都做不好。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导致工作积极性一再降低,形成恶性循环。五、“去人性化”。“去人性化”直接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否定、猜忌和不信任,这种态度既有对同事的,也有可能对家人。六、攻击行为。攻击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另外一种攻击是指向自身,例如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枯竭的情况下出现自杀。   其实,职业枯竭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一个职业人的身上,它对个人和组织都是一种能量的耗竭。职业枯竭,英文叫“burn out”,就是燃尽、烧光   的意思,也可以翻译成工作倦怠,它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工作初期人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感便开始袭来,工作到4年左右达到高峰。根据国外的经验,这一时间一般在工作2到5年时发生。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   你是否扮演了“激情杀手”角色   一个人一生平均要工作40年,一年52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大约有83200个小时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所以在职场上过得是否愉快,关系到人的一生幸福与否。可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竞争压力加剧了职业枯竭感的蔓延。职场人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需要社会认可、需要成就感。当工作无法带来这些东西时,他们的内心就会有深深的失落感。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工作轻车熟路,挑战越来越少,人们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丧失,容易厌倦和乏味。另外,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少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模糊起来,变得机械而漫无目的,失去了工作乐趣。   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激情×工作能力。工作激情是人力资本和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让你的能力和价值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和提高。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激情,那么无论他的人力资本和工作能力多么强大,他的工作价值都是零。很难想象,一个员工缺乏激情的企业还能拿什么来追寻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既然,职业枯竭在社会中产生并成为普遍的事实,那么,除了员工的个人原因,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企业内部的体制、文化、制度等是否扼杀了员工的激情?   1)工作机制僵化。企业内部政策不灵活,长久的稳定与均衡,固定的生活模式与一贯的定点坐班,令从事的工作失去了本身吸引力,工作就会变得枯燥,而没有了工作的兴致,人也就产生了倦怠心理。另外,如果机制僵化,员工无法参与决策,缺乏晋升渠道,高层与基层沟通不畅,福利待遇不好,这些都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现代企业内部各种个人评价机制的建立,如个人销售业绩、业务考察、按业绩付薪酬等,在不同程度上都会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