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纵向土石子围堰防渗方案研究.docVIP

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纵向土石子围堰防渗方案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纵向土石子围堰防渗方案研究

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纵向土石子围堰防渗方案研究   【摘 要】枕头坝一级水电站纵向土石子围堰基础覆盖层深厚,最厚处达60多m,以卵砾石为主,属强透水层,围堰保护基坑开挖深度较深,防渗方式可靠与否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本工程通过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纵向土石子围堰的防渗方案,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 中国论文网 /8/view-7250277.htm   【关键词】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围堰;防渗;研究   0 工程概况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为大渡河干流规划的第十九个梯级,位于大渡河中下游乐山市金口河区的核桃坪河段上,上游距离深溪沟电站25km,下游距离枕头坝二级电站4.1km。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73057km2,多年平均流量1360m3/s。   电站为二等大(2)型工程,采用堤坝式开发,装机容量720MW(4×1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32.90亿kWh,正常蓄水位624m,水库总库容0.469亿m3。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下游用水。枢纽由左岸非溢流坝段、河床厂房坝段、排污闸与泄洪闸坝段及右岸非溢流坝段组成,最大坝高86.5m。   1 自然条件   1.1 水文气象   坝址河段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谷地区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3~1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多发生在七八月,年蒸发量达1200~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mm。主汛期为6~9月,年最大流量多出现在六七月。大渡河洪水是在上游融雪基础上加中下游暴雨洪水组成,常形成多峰洪水,洪水过程肥胖,涨落变幅小、底水高、持续时间长。   1.2 地形地质   本工程坝址为一较宽缓的“V”形谷,枯水期河面高程589~590m,河水面宽70~130m,水深7~9m。河谷两岸坡度总体上具有左陡右缓之势。坝址两岸出露基岩主要为前震旦系烂包坪组(Pt2l)玄武岩,坝址河床段覆盖层深厚,最厚处达60多m,河床覆盖层物质组成自上而下总体分为2~4层,均以卵砾石或碎块石为主,属强透水层,局部段分布有砂夹细砾层,偶尔见有草绿色、灰色中粗砂或细砂层。   2 施工导流规划   本工程采用明渠分期导流方式,一期由左岸河床泄流,围右岸进行导流明渠及纵向混凝土围堰施工;二期由右岸导流明渠导流,围左岸进行左岸挡水坝段、厂房坝段、排漂闸坝段和2孔泄洪闸坝段施工;三期由2孔泄洪闸导流,围右岸进行剩余3孔泄洪闸坝段施工。   一期导流主要由预留岩埂和纵向土石子围堰挡水,设计洪水标准选择全年1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Q10%=6080m3/s,导流明渠进口处的河床水位为599.04m,坝轴线处的河床水位为598.16m。   一期纵向围堰总长为1064.30m,由预留岩埂及土石子围堰组成,从导流明渠进口至坝轴线上游(坝纵0-063.20m桩号)均可通过预留岩埂挡水,预留岩埂顶高程为600.0m,长380m,坝轴线上游(坝纵0-063.20m桩号)至下游导流明渠出口位置需修建纵向土石子围堰挡水,土石子围堰顶高程599.00m,长684.30m,顶宽6m,迎水面坡度1:1.0,背水面坡度1:1.5,迎水面采用铅丝笼+喷20cm厚混凝土保护,喷混凝土内设置φ50排水孔,间排距3×3m,梅花型布置,仰角10°。为防止水流淘刷堰脚,在围堰迎水面堰脚设置2.0m深的齿槽,齿槽采用C10混凝土浇筑形成。   3 纵向土石子围堰防渗方案研究   3.1 灌浆试验   由于纵向土石子围堰基础覆盖层深厚且组成复杂,使用年限达2年,为了确保围堰的防渗效果,现场进行了围堰的灌浆试验,具体试验成果如下:   (1)控制性灌浆试验是比较成功的:最大试验深度55m,接近实际施工最大防渗深度;防渗效果较好,单排孔孔距1.0m和双排孔孔距1.5m时,K值均可达到   混凝土防渗墙采用“钻劈法”成槽施工,单台冲击钻机平均工效为3.5m/d。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面积为31796m2,轴线长度为695m,平均孔深45.75m,共350个孔,116个槽段,其中Ⅰ期槽58个,Ⅱ期槽58个,平均工效为3.5m/d*台,拟投入58台冲击钻机,则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总工期约为115d。   (3)方案三:混合(双排控制性灌浆+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方案   由于控制性灌浆对粉砂层防渗效果较差,为了弥补不足同时又考虑经济性,故考虑将双排控制性灌浆与混凝土防渗墙相组合的方案。本工程除纵向子围堰上游端(0+006.00~0+168.00m桩号段)及下游端(0+630.80~0+701.66m桩号段)粉砂、细砂层分布较少,防渗深度在42m以内外,中间段(0+168.00~0+630.80m桩号段)的地层中从上到下分布了三层较连续的粉砂、细砂层,且该段防渗深度均在42m以上,局部达到64.3m,由于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