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沙红颜泪,琵琶一曲一千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漠风沙红颜泪,琵琶一曲一千年

大漠风沙红颜泪,琵琶一曲一千年   昭君出塞,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数文人咏叹唱和。从西晋时期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下了咏昭君的传世之作。其中有李白对昭君“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的同情,也有对昭君“以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贡献的赞扬,历代文人们以他们自己的独特视角解读昭君的故事,而最初石崇的王明君并序,则从一个最平凡女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汉代女子最平凡的心,最真实的情。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4276.htm   在众多的咏昭君的故事中,作家往往是以借此题材的酒杯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石崇此诗,写作时代较早,对于王昭君远嫁出塞的悲情,还远远没有像后世作品那样有那么多的寄托胸臆。在石崇的《王明君并序》,全篇以代言体的形式,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之中,唏嘘感叹,深切地表达了王昭君远嫁朔漠的凄苦的心情。   诗的小序部分,平白如话,简单易懂。同时这首诗也有被指声歌的问题,这首诗既是乐府旧曲,又属于“相和歌辞”,总归是要唱的,即是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在《宋书“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是说汉曲乃是在旧嫁公主出域外的琵琶乐调基础上新创的,其基调是“哀怨”的。石崇在这首诗中,应该是在汉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制而成的。在《唐书“晋石崇妓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这里的此曲,当指汉曲,而“自制新歌”则是指石崇的《王明君辞》。在诗的小序中,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琵琶本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昭君在出西域的路上只有一把琵琶相伴,看尽了苍苍茫茫的域外荒凉,剩下的就是满腔的故国思念和深深的自我哀叹吧。正如在杜甫的诗句那样,“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曲琵琶语,尽湿出塞路。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在诗的开头就开始以自述的口吻讲述自己的处境。我本是生长在汉家的女子,如今却要去往域外嫁与单于。昭君离开了汉代皇宫的雕栏玉砌,去往了未知的黄沙戈壁,大漠黄沙之地,草萋萋,马嘶鸣,未来的光景并不平坦,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种情况的确是相当苦闷的。从“行行日以远”至“积思常愤盈”,“行行”二句,简略交代了行程,写昭君来到匈奴。这两句用笔精炼,剪裁得心应手,将图中的辛苦劳累,大漠风沙的袭人等等尽皆省略了去,一下子跳到昭君来到匈奴以后的描写,这就使得全诗的结构紧凑严密,于平朴流宕中出机巧。在魏文帝的《苦哉行》中“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的句子,石诗的“行行日以远”即是有此处化来。   从诗的“延我于穹庐”到“默默以苟生”,讲述了昭君到了匈奴以后的复杂悲伤的心情以及痛苦的人生经历。虽然作了单于的妻子被封为阏氏,但在昭君的心力,自己始终是汉人,有别于匈奴人,她在以后的人生里自己将是生长在匈奴的异类,虽然拥有尊贵的身份,但也并不是荣耀的事情。更加可悲的是,她将要入乡随俗,她将要服从这个异邦的规矩与传统,她将要在老单于死后再嫁于老单于的儿子,继续做阏氏,这种一女侍奉父子两人的习俗,在汉代被看成是不成体统,大逆不道的行为在这个域外的邦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昭君来说无疑是可耻而可恨的,而她却无法挣扎,更无法反抗。除了顺从她别无选择。《后汉书“成帝救令从胡俗。”“从胡俗”,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是汉帝给昭君请表的答复。《汉书》载:“呼韩邪死,子雕陶莫皋立,为复系若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也。”昭君初为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曾生有一男伊图智牙师,后与第二任单于育有两女。老单于死,新单于继位,在新一轮的政治权利重组中,昭君又被推进这一场政治的漩涡无法自拔。她如同一棵大漠戈壁上的飞蓬一般,政治的狂风席卷着她飞扬,她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这个表其浮华,实在阴沉的人世,彩凤帷低,暮色古曲,风云突变,颠沛流离。低回的琵琶音尘未绝,西风残照尚暖人心,离别时繁华的长安景致却调笑着冷暖是非。   在这样一个命运无法自主,自己又倍感屈辱的处境中,王昭君的心理是更痛苦的。正如石崇的诗中所言“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这里是讲昭君想到自寻短见,可是却终不能下决心,因为她已经身为人母,她有儿女的牵绊,所以只能默默地苟且偷生。在屈辱和苦闷中,忍受精神上的痛苦煎熬。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她的这种对儿女的爱怜也没有保住他的儿子伊图智牙师。在政治的漩涡中,他虽然是年幼无知,但是他也是老单于的儿子。《南匈奴列传》记载:“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牙师,以次当位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的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牙师。”在政治权利的争斗中,昭君只是痛苦的看客,她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同样也无法掌控自己儿子的生死。石诗在这里,用平朴的笔调,低沉地诉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助的汉家女子形象。将昭君的经历用自述的口吻,娓娓道来,于低沉地吟唱中透出悲的凄凉。   “愿假飞鸿翼”以下的诗句中,前四句是一种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