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作品中的孤独主题.docVIP

安娜·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作品中的孤独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娜·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安娜·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摘 要】安娜“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俄罗斯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中晚期诗歌作品中的孤独主题进一步发展,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人性本质,彰显悲剧精神。   【关键词】阿赫玛托娃;孤独;中晚期诗歌   安娜АннаАндреев наАхматова)(1889~1966),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20世纪俄苏著名女诗人、翻译家、文艺学家,阿克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二十世纪的萨福”、“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之称。   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以其“室内性”而闻名于世,她早期的诗歌作品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所处社会环境的动荡以及个人经历的坎坷,她的孤独主题进一步发展,题材涵盖了个人情感、战争、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她将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小说的叙事性创作手法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孤独主题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作品隐晦而神秘的艺术功能气息,而其中蕴含的人生意义及社会价值则给人以启示,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个人情感生活中的孤独主题   阿赫玛托娃中晚期仍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但这一阶段她与古米廖夫离异,情人安列坡又抛下她独自逃亡海外,及至后来1917年前夫古米廖夫因为“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因此诗歌充满了爱情的苦涩孤寂和对死亡的恐惧忧伤。如:爱情中的绝望唱响“每个人都很了然,/你根本不爱我,/从来没有把我放在心间。/你和我已成路人……(《这件事很简单》1917)”及对死亡的恐惧“我觉得――这儿永远/不会再有人的声息,/只有石器时代的风/把黑色的门板敲击。/我觉得在这片苍穹之下/幸存者只有我自己。”(《我觉得――这儿永远》1917)”如今再没有人听唱歌曲。/预言过的日子已经降临。/我最后的一首歌呀,世界不再惊奇,/不要响,不要撕裂我的心。……(《如今再没有人听唱歌曲》1917),于是自我怀疑,悲观绝望的情绪已满诗歌。“我的话咒得情人们死去,/一个跟着一个兑了现。/啊,真让我伤心!这些坟茔/恰恰证实了我的预言。/……我恳求你,恳求你:走开。/让我不知道你的去向,/啊,缪斯,不要再把他唤回来,/让他活在人世吧,不被我讴歌,让他不曾体验我的爱。(《我的话咒得情人们死去》1921)虽然依然是描写爱情心理活动中的孤独悲剧情感,但是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诗歌中已经开始融入了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如“我听到一个声音,他宽慰地把我召唤:/到这边来吧,他说,/放弃你那多灾多难的穷乡僻壤,/永远地离开你的俄国。/……可是我淡然地冷漠地/用双手把耳朵堵住……(《我听到一个声音》1917)。   二、描述战争年代诗歌中的孤独主题   战争是阿赫玛托娃生命中躲不开的劫难,从十月革命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从对革命战争的不理解到亲自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洪流中,诗人经历了无数磨难,但她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祖国、对俄罗斯土地深深的热爱。   1.最朴素的爱国情感引发的孤独。十月革命爆发后,昔日友人纷纷移居海外,抛家弃国,但是阿赫玛托娃凭着最淳朴的爱国热情留在了国内,并发表了一系列诗歌以表达心声,摒弃他人的逃亡,认为是孤独并没有希望的。如:“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我不能和那种人在一起。/我永远怜悯沦落他乡的游子,/他像个囚徒,像个病夫。/旅人啊,你的路途黑暗茫茫,/异乡的粮食含着艾蒿的苦楚。/我剩余的青春在这儿……(《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1922)”,“不,我不躲在异国的天空下/,也不求他人翅膀的保护,/――那是我和我的人民共命运,/和我的不幸的人民在一处。(《我不躲在异国的天空下》1916)”此时的女诗人还不太理解十月革命,面对前夫的死去,因此对苏维埃政府的写出了“我为朋友缝了一套/伤心的衣服。/俄罗斯大地呀,/它喜爱,喜爱血染故土。”(《你不可能活下来》1921)。这种因对方离去而痛苦,却因为政治原因而只能借助诗歌发出隐晦不明的呼喊的孤独无助跃然纸上。   2.战争风云中悲壮的孤独。面对波云诡谲的反法西斯战争,面对残酷的卫国战争,俄罗斯人民为保卫国家抗击侵略抗争到底,一幕幕山河破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苦孤独的场景诗人却用悲壮的孤独主题来诠释,引导人们为了幸福和平而奋战。如:“今天和恋人告别的少女,――/也愿你把痛苦化为力量。/我们面对儿女,面对祖坟宣誓:/谁也不能迫使我们投降!”(《宣誓》1941)“他们和姑娘们庄重地告别,/他们在行进中吻着母亲离去,/……再也不分冲锋的和压阵的,/他们都长眠在那里”(《他们和姑娘们庄重地告别》1943)。此时的阿赫玛托娃已经完全融入到人民中去了,她和俄罗斯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彼得格勒站岗执勤,搬运沙袋。后来撤退到塔什干去的女诗人依然用她最擅长的诗歌为前线的将士摇旗呐喊,激励士气。这个时期,她写下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的诗作。“带来死亡的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