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文化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三国文化的思考

对三国文化的思考   摘要:三国文化的研究,有时存在着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甚至夹杂些争“知名度”的东西,缺少历史地、系统地、完整地表述。因而在研讨三国文化时,应注意总体把握,如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流派等诸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制约,让人们对三国文化有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 中国论文网 /7/view-7175432.htm   关键词:三国;三国文化   魏、蜀、吴三国(下称三国),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存在半个世纪左右,但在国人心目中的影响程度却胜过某些统治时间较长、人民生活较安定、经济发展较好的朝代。直到今天,国内相关宣传、研究者众多,各地举办的三国讲坛、研讨会、纪念会、文化节等一个接一个,其热度是其他历史事件难以比拟的,这对宣传三国历史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不可讳言,就某些方面看,三国文化的研究,存在着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甚至夹杂些争“知名度”的东西,缺少历史地、系统地、完整地表述。有些“打造”出来的东西,脱离历史实际,原本想弘扬历史优秀文化,分辨是非,却造成新的困惑或新的议论热点。就此谈点个人见解。   一、三国文化主流   文化一词,含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传承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狭义的文化,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等,是广义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本文探讨的侧重点。   历史或以历史背景形成的文艺作品,属非物质文化,是作者(过来人或后人)写昨天及以远的事。有实在的,如史志类;有虚或较虚的,如文学、艺术作品等。由于作者各具个性,再加上认知上的差异或时空限制,其作品会出现某些偏颇,为后人研究或发表不同意见留下了空间。   1、两个版本的三国文化   现在社会上热议三国文化,主要来自两个(或两类)版本:一是《三国志》及研究三国史类书,人们称之为正史,讲求以史实立论;一是《三国演义》为代表的相关民间故事、戏曲、绘画、遗迹(址)、古建筑等,或称文艺作品或非物质文化,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   《三国志》是我国古代四史之一,西晋陈寿著。陈曾任蜀观图令,蜀主降魏后,“坐是沈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原不至贬废,除(意指去故官,就新职)佐著作郎……又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蜀魏吴三国志”(《藏书》)。后人评论陈“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二十五史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据正史,采小说”并吸纳了《三国志平话》(元)、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等内容而成,形象地再现了三国兵争,纷繁曲折的斗争场景。它同反映三国其他文艺作品如戏曲、绘画等共同形成“三国文化”。   由于两个版本的写作要求与表现手法的不同,在实与虚上差异明显,引起史学与文学之争。而在一般民众中则往往忽视其差异,甚至将文学中的人和事替代真实的历史,这是值得注意的。   2、三国文化主流   三国文化主流是汉代“独尊儒术”的延续。建安八年(203)七月,曹操令曰:“丧乱以来(指董卓杀少帝刘辩)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益于天下。”曹丕登帝位的第二年,下诏曰:“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也。遭天下大乱,阙里不闻讲诵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曹氏父子尊儒思想可见一斑。诸葛亮在《草庐对》中,分析当时形势后提出策略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当然涵盖汉文化。任蜀汉丞相后,为达此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建兴十二年(234)病殁军中。史学家范文澜认为,诸葛亮治理蜀汉,“凡是封建统治阶级可能做到的较好措施,他几乎都做”。“他在这一方面的努力,确是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诸葛亮文选选译》)。以上说明三国文化是汉代文化的延续或继承。   3、三国兵争与文化   战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在你死我活面对面的拼杀时,使用的是暴力行为;而战争的指导思想,要达到的目标,使用的战略战术、胜败结局及留给人们的记忆、遗迹等则属于文化或战争文化。三国文化中反映这场持久战的文艺作品属于这一类。在评价三国文化中,一部分人以恢复汉室(拥刘派)为正统;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汉室不可兴”,主张“鼎立”。在统一与分裂上又隐藏着各自意图,如曹魏的统一并不代表汉室,刘备、孙权联盟抗曹也不是为恢复汉制而战。实际上的战争,恐不能回避为争夺皇权的目的。史料告诉人们,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将战争指向荆州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