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

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   内容摘要: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密切而错综复杂。敦煌文学尊崇儒家大义,故以儒家思想为其基源性母题,形成其经世济俗的基调。同时,敦煌文学又不满官方儒学的权威,故又魔化孔子,戏谑儒家经典。面对儒佛之争,敦煌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积极调适儒佛关系,在维护儒学固有地位的同时,为佛学争取发展空间,敦煌文学的独特格调由此而形成。 中国论文网 /4/view-6975360.htm   关键词:敦煌文学;儒学;儒学权威;儒佛之争   中图分类号:G256.1 nbsp;文献标识码:A nbsp;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4-0089-08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nhuang Literature and Confucianism   ZHOU Shup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Dunhuang literature was largely influenced by Buddhism, but it also held a close but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to Confucianism. Confucianism was an important theme in Dunhuang literature but also demonized Confucius, joked about Confucian texts, and deconstructed the power of Confucianism because it was not satisfied with its authority. During the debate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Dunhuang literature actively adjusted its relationships to these two schools of thought by maintaining the already established basis of Confucianism while leaving spa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this way the unique style of Dunhuang literature took shape.    Keywords: Dunhuang literature; Confucian thought; Confucian authority; debat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如所周知,敦煌藏经洞文书的发现,直接催生了敦煌学的兴起,而敦煌遗书中丰富的文学作品,又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文学的产生了奠定重要基础。   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要冲的敦煌,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也是中原文明、西域文明、藏域文明、草原文华融汇之所;这里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复杂而多元,“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晚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祆教”[1],其中尤为盛行的是佛教。佛教思想和佛经故事为敦煌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敦煌文学中的讲经文、某些变文等,其创作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宣传佛教教义,所以“敦煌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兴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2],但是敦煌自汉立郡以来,作为社会文化主体和正统文化的儒学也一直植根于此。敦煌遗书中儒家典籍多达30多种300多个写卷(卷号)。敦煌有一批卓有建树的儒家学者,晋代的西凉王李?薄⑷辶旨谰屏?\,唐代的窦良骥,晚唐五代敦煌张议潮家族的张球等,就是其代表;敦煌还出现了以竺法护、竺法乘师徒为首的一批精通儒学的学问僧。可以说,儒学是敦煌僧俗民众的共同信仰。在此背景下,敦煌文学的创作与形成,与儒学也具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敦煌文学也形象地再现了儒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实际影响。这一历史现象,学界目前论之较少,故笔者撰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 nbsp;儒家思想:敦煌文学的母题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意义的现实处所。“从文学文本的实际存在来看,文学文本是使用语言完成的,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物质现实。”[3]敦煌文学多数都是直面现实生活的作品,大多采用了通俗易懂、质朴无华的语言,有些甚至就是当时浅俚直白的口语。然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