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学期中测试题目1
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学期中测试题目
1、从《论语》看儒家文化的实质?
从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深大影响来看,不难得知儒家文化的实质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是为了统治者统治社会而服务的。从《论语》角度来看儒家文化的实质虽然没有在董仲舒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后的社会角度分析来得透彻和贴切,但是《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根源,对儒家文化的实质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在《论语》中不难看出孔子从政为官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实际是根据弟子将来可以担当什么样的官而进行教育的思想;他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实际是叫他的弟子要时时温习自己今后要从官的知识和学问只要我们认清了孔子的这种从政为官的思想,从“从政为官”的思想理念去理解《论语》或孔子思想,就不难理解儒家的实质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一书“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对“周礼”十分崇敬,在《论语》中多次谈到。孔子提倡的“礼”,是经过“损益”有所发展的“礼”,即增添了“仁”的内容。他以“仁”释“礼”,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提出用爱亲人之心推及他人就是“仁”,这就以血缘为纽带而又突破血缘的限制,从而革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周礼,把礼推到了社会各阶层。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把人欲规范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从而使得人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得到协调。一方面,孔子承认人欲的存在与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孔子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以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孔子提出的“礼”,就是把西周奴隶主统治者专门用以维护其专制统治的礼(即一系列礼仪制度等),改变为密切伦理关系、改善社会关系、调整政治关系的礼。“人神”、何谓“人文”,有何关联?
“人神”顾名思义就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的。神人关系是相对性的,几无单向性的服从要求。神人关系会依赖于人所处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将导致神人关系的变化,人甚至能够接近于神的境界,自己也有可能变成神。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中国人的神人关系仅仅是一种以信仰表达出来的相对化的人际关系而已。它近似于传统与信仰,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富有宗教性的动态表达形式。人文定义: 1.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2.指礼乐教化 --传统 3.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通识4.人事,多指人世间事 --古义5.习俗,人情 --人文风俗6.寿命、教育水准、生活质量 --联合国人文指数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商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即类同于西方贵族制。礼记王制曰:“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为王,下辖诸侯。中国传统士人阶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士人阶层是社会上下的交汇处和流转站,它是存在活化了社会结构,增强了社会活力,强化了君主集权。在战国时期士人阶级成为了各国的中坚力量“士农工商”民之首“制礼作乐”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关系是什么?
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相传由周公制定。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当代意义何在?
《诗经·大雅·文王》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神人关系仅仅是一种以信仰表达出来的相对化的人际关系而已。它近似于传统与信仰,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富有宗教性的动态表达形式。”“靡”是“无”之意,“常”恒久、常往、不变之意。没有永恒不变的天命天命变化的根据在于人的行动,只要统治者推行所谓的“德治”,使“天”高兴,就能“受天永命”。由此也可以说“天命有常”,而“常”的主动权存在于人间。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之一,它代表一种高尚人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渊源至深。从一定角度来说,正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包含的忧患意识,才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诗言志”与“志之三义”?
关于“诗言志”,总共有三个方面的理解, “诗言志”之说的本来含义可能有三:一是“诗”与“志”、“识”通,指的是“记忆”、“记录”(产生于西周初或更早);二是“赋诗”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新课标英语必修三单词.doc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六Unit3VocabularyandUsefulExpressions教案.doc
-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章末检测卷第一章《静电场》(含解析).doc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 人教版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 人教版英语必修二Unit3Computers--Period2LearningaboutLanguage教案.doc
-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2~unit3练习.doc
- 人教版试题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doc
- 人教版试题试卷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 人教版试题试卷第5.6单元测试题(B).doc
最近下载
- 专题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VIP
- 五年级数学口算100题.doc VIP
- 台湾-大陆用语对照表.pdf VIP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课件54张.pptx VIP
- 巨野青年路南拆迁规划方案.pptx
- 中考英语考纲必背1600词(词汇版).docx
- 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doc VIP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10篇(附题目).doc
- 2024年03月故宫博物院2024年度社会公开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