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docVIP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现状,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引入创新教育研究,从创新内在认知动力,创新行为示范作用及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给出指导,以拓展和改革传统的专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动性,激励大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完善自我,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论文网 /8/view-7164568.htm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创新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35-02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WANG Hong-ling, ZHENG Gang, WANG Zhi-bo   (School of Softwar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innovation quality and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 By introducing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the article analyzes how innovation cognitive motivation, behavior demonstration effect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ake a role in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stud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ation of specialty education, and then it enhances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initiative. In the process they develop themselves, exercise practic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novation education; specialty education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未来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1]。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在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以开放灵活的教育制度为基础,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建立了文理学科相互交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两手抓,注重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的专业培养体系[2]。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推行“创新知识体系方案”及“2011高校创新建设计划”,在教学体系与教学机制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改革。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上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问题有:第一,大学生创新能动性不足,知与行反差明显。虽然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受长期以知识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逐渐习惯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状态,其创新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将知识积极转化成实践能力的探索精神。据权威部门调查统计,虽然约70%的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知与行存在较大矛盾,约有50%的大学生从不参加学院或各级教学部门组织的创新性实践活动[3]。第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该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要求之间的沟壑。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和实施方案,但就整体来看,高校现有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实践实施方法与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使得大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耦合度低,专业教育和跨学科知识教育耦合度低。据统计只有22%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授跨学科知识[4]。因此,以显性知识传播为主的大学传统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迫切要求。通过研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即环境、自我认知及行为间的三元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