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词科掌录》漫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世骏《词科掌录》漫谈

杭世骏《词科掌录》漫谈   基金项目:博学鸿词科与清初公文研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4SJB575)。 中国论文网 /5/view-7157566.htm   摘 要:杭世骏的《词科掌录》记载了乾隆博学鸿词科中数百名“与试未中”徵士的生平著述,是研究清代博学鸿词科的一本重要文献,其价值与地位应该不亚于李集的《鹤徵录》和秦瀛的《己未词科录》。《词科掌录》侧重于对徵士诗文的评价与赏析,洋洋洒洒十七卷,兼容了史论的客观与诗话的灵秀,也体现了著者宏阔兼容的文学视野。   关键词:《词科掌录》;博学鸿词科   作者简介:肖虹(1986-),女,江苏江阴人,常熟理工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2   《词科掌录》是研究清代博学鸿词科的一本重要文献,著者杭世骏为浙江仁和人(今浙江杭州),雍正甲辰(1724)进士,于乾隆元年(1736)由浙江总督管巡抚事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使程元章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并以一等第五名授翰林院编修。博学鸿词科在清代仅开设两次,一次在康熙己未年间,也称己未词科,第二次在乾隆丙辰年间,也就是杭世骏参加的这一次制科考试。清代博学鸿词科在不少清人的文集、笔记中都有记载,但都只言片语未成体系。杭世骏所著《词科掌录》洋洋洒洒十七卷,详细记录了乾隆博学鸿词科被举荐的百余名徵士的生平著述,资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都不是一般文人笔记可以比拟的。   但是有清一代,对于博学鸿词科的记录最被学者认可的要数李集的《鹤徵录》和秦瀛的《己未词科录》,这两部著作在体例上相似,都是前有制诏奏疏,后附碑传笔记,中间主体部分按类别记载被举荐者的生平以及举主的官职资料。杭世骏的《词科掌录》似乎始终未达到与《鹤徵录》、《己未词科录》相提并论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文本价值不能因此而被忽视。   一、开《鹤徵录》与《己未词科录》记事体例之先河   杭世骏的《词科掌录》虽然记载的是乾隆时期的博学鸿词科情况,但应该是这三本文集中成稿最早的一本,杭世骏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词科掌录》必定成书于这之前。《鹤徵录》分前后两部分,《鹤徵前录》记载的是康熙博学鸿词科,其序文由李集写于乾隆甲寅(1794)八月。李集继承曾祖父(在康熙博学鸿词科中与试未中的李良年)遗志为鸿儒作传,但仅辑录了四十余人便于1794年辞世,真正完成要到李集的从孙李富孙、李遇孙手里。由此可以推断,起码在乾隆甲寅(1794)之前《鹤徵前录》应该尚未在文人间流传,其首次刊行则要等到嘉庆二年(1797)。而《鹤徵后录》与《己未词科录》则一同刊行于嘉庆十二年(1807),记载的都是乾隆博学鸿词科的徵士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杭世骏《词科掌录》的问世时间要早于《鹤徵录》以及《己未词科录》,并且三本集子之间的相承的关系较为明显。在记录乾隆博学鸿词科的《鹤徵后录》中,有大量对《词科掌录》所载内容的引用,《己未词科》中又有很多对《鹤徵前录》相关问题的考辨。从这一点上来看,《词科掌录》似乎首开先例,通过记录徵士生平著述的方式保存了清代博学鸿词科的历史资料。《鹤徵录》和《己未词科录》是在《词科掌录》的基础上再对这个特殊的制科进行了补充和进一步的拓展,共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料。   二、文士视角下对官方话语的有意回避   《词科掌录》在框架上与《鹤徵录》和《己未词科录》基本一致,文集的第一部分收录了雍正和乾隆的四道谕旨以及被举荐者与举主名单,主体部分记载了145名徵士的生平著述。但在记录徵士生平的顺序上,《词科掌录》似乎显示出了很大的随意性。《鹤徵录》与《己未词科录》都是按照录取名次的前后顺序进行编排,比如《鹤徵录》在记载康熙博学鸿词科时用的是这样的顺序: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同博学鸿词科二人、内阁中书七人、未与试授内阁中书二人、未试丁忧十四人、未试病故三人、未试致仕一人、患病行催不到十三人、与试未用九十七人。《词科掌录》则未对徵士进行明确的分类,以卷一、卷二为例,徵士顺序为:山阴胡天游,礼部尚书任兰枝举荐;会稽胡浚,刑部左侍郎兼管礼部侍郎事王?举荐;江都马曰璐,通政使司通政使赵子垣举荐;钱塘厉鹗,浙江总督管巡抚事兵部右侍郎兼督察员右副都御使程元章举荐;嘉善柯煜,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苞举荐;长兴丁凝,詹事府詹事觉罗吴拜举荐;吴县张凤孙,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江苏巡抚高其倬举荐;桐城方贞观,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理吏部侍郎事务孙嘉淦举荐;钱塘陈撰,通政使司通政使赵子垣举荐;山阳周振采,兵部右侍郎署理江苏巡抚事顾琮举荐。[1]既不是按地域归类,也未参考举主的先后顺序,从资料查询的角度来讲并不具有便捷性。而在本次博学鸿词科中被举荐的246名徵士,仅仅收录了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