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法律观评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瑞法律观评析

海瑞法律观评析   [摘要]海瑞作为中国古代清官的代表,素有“南包公”之称。其坚持维护法律威严、秉公执法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同时,作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海瑞对于中国传统的“礼”也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在其司法实践中也有着充分的贯彻。但是,中国古代礼与法的结合并非完关无缺,海瑞的法律思想中既有对法的维护,也有对礼的遵循,这样不打折扣的执行,礼法之间的缝隙或者矛盾便造成了海瑞法律思想与实践中的困惑。 中国论文网 /4/view-7197911.htm   [关键词]海瑞;法律思想;隆礼重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86-04   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是中国历史上与包拯齐名的“南青天”。海瑞为官20余载,既做过地方基层官员,也做过朝廷官员,从政经历可谓丰富。作为在当时和后世影响与争议都非常大的人物来讲,海瑞的法律观值得研究。海瑞的法律观中,“重法”与“隆礼”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但海瑞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追求的是法与礼都能不折不扣地得到遵循与贯彻,也正是这样的追求,使得海瑞本人的为官之路颇为跌宕。   一、海瑞的重法思想   从海瑞自身的阐述与司法实践看,他对法的维护与坚持是显而易见的。他一向主张严格依法办案,比如曾指出“本院法之所行,不知其为阁老尚书家也。凌害小民,有犯毋贷。”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法律面前人的平等。而且,海瑞还主张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严刑峻法:明王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主张“重典治国”,在这一立法指导思想下,《大明律》本身就远较唐宋律严苛,朱元璋还怕有“法外遗奸”,在律典之外又颁《御制大诰》三编传告天下,其用法之严,治官治民犹在《大明律》之上。海瑞极力提倡惩治贪官,对洪武年间惩治贪官之法极为赞赏,并嫌后世君主过于宽纵,他为崖州太守蔡养斋打抱不平时就说过:“我太祖得天下起自侧微,未受天命以做官邪,三十一年之中,重典峻法,正巧言沮乱之方,而君子之怒也,人有畏心,天下安义。狐疑骤急于始,姑息优容于后,而今坐是为累。用《小弁》之舒,行国初之法,上握审势之权,下有吏习而民安之益。远方憔悴,圣天子瞻言百里之中,润泽而出脱之矣。此在廊庙诸君子加之意,因蔡太守有深感焉!”   以上两段话很明显表现出海瑞本人对于法的重视,认为治理社会不但要有法,而且要“重典”,并严格执行。由于在司法过程中铁面无私,不留情面,又主张恢复太祖时期的严刑峻法,海瑞曾因此被认为过于严苛,被称为“苛吏”。不过,海瑞主张恢复明初的“重典”主要矛头是对准统治阶层中的贪官污吏,因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攫取了不当之利,而是伴随着枉法,因而要予以严厉打击。   二、海瑞的隆礼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大夫,在儒家圣贤经典教育下成长的海瑞对“礼”更为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海瑞认为疑难案件的审判原则应该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屈弟不屈兄,屈侄而不屈叔伯,体现了“礼”的“尊尊”的要求。在乡宦与小民之争中,若是所争的是钱财,那么已经富有的乡宦受屈影响不大,但若是涉及“言貌”,为了保存社会上业已形成的以“礼”为精神支撑的宗法体系,则要小民受屈,因为在这个体系中小民所处地位本身就较乡宦为低,所以在“争言貌”的存疑案件中,小民受屈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这个审判原则表明海瑞虽然“重法”,但是最终支配他的是“礼”的精神原则和要求。   其次,海瑞非常忠君。他虽多次对皇帝提出过尖锐甚至是不留丝毫情面的批评,但从骨子里讲,他的忠君思想十分牢固,听闻皇帝驾崩时哭至呕血。海瑞的“忠君”有些特殊,既不是“愚忠”,也不是明哲保身或是溜须拍马。海瑞的忠君,是在充分遵循和贯彻“礼”的要求上的忠君,他坚守“礼”所赋予他的职责,牢固地将自己放在“礼”所规定的社会地位上:海瑞的“死谏”对君主是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于君主来讲,海瑞是臣子,对君父之过要能直言相谏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但他也考虑到若是触犯君父威严,君父如果赐死,那做臣子的也不应辞,海瑞是在以生命实践“礼”中的伦理道德。此外,海瑞对与百姓来讲是父母官,就应当竭力维护子民的利益,他的清廉与公正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海瑞认为努力保障子民利益,又冒死向君父进谏以期其能有所改正,不使百姓怨恨君主,这也是他这样一个阶层在“礼”所规定的社会结构里应当尽力去做到的事情。   再次,海瑞虽然重视法律的作用,但也提出止讼息讼。至于要止讼息讼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第一,传统中国社会提倡“明刑弼教”,在很多时候如果可以靠“礼”来约束的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