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好森林要先养好职工
管好森林要先养好职工
我们想借着这次国有林场改革的春风,抓住这根希望的稻草,实现我们的愿望,让我们国有林场的职工也能扬眉吐气,像正常事业单位的职工一样老有所依,消除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
中国论文网 /4/view-7139640.htm
―― 延安市某国有林场职工
陕北延安市南部,劳山林业局桥镇林场的苗木培育基地,瘦高的杜成柱场长叉着腰、望着几百亩、几万株的白皮松幼苗,有些茫然。
最近两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原本为林场职工创收增收的国有苗圃几乎卖不出去,反而贴了本。林场职工一个月工资两三千,还时常无法及时兑现,一个人养五六口人,没有房子,意见很大。
“整个劳山林业局辖区90%是公益林,公益事业不进入市场,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的本职工作是创造不了钱的,但国家也不给钱,我们只好搞一些不温不火的产业项目,实在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啊”。57岁的老职工贾邓峰对记者说。
延安勒紧腰带搞林业
98%的职工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陕西省延安市桥镇林场场长杜成柱
记者乘着车子,穿行在延安境内各个角落,满目葱郁苍翠,河水清澈见底,只有在一些山丘的侧壁上才隐约可见零星的黄色,这才让记者意识到,自己的双脚正踩在黄土高原上。
16年前,延安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历史机遇,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等各项林业工程。
造林绿化以年均125.9万亩的速度推进,延安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这场“绿色革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短期内“生态可逆”的成功样本。
然而,各路媒体大肆报道的退耕还林伟绩却掩盖了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在旧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延安的“绿色革命”苦了护卫天然林的国有林场职工们。
上世纪末以前,国有林场的性质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林场大量砍伐林木,以经营、销售木材维持生计。这对当地森林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过去茂密的森林成了遍体鳞伤的稀疏林,森林植被锐减,部分区域的树木甚至所剩无几。
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林业经营管理从此由过去的砍伐木材为主,转向了以保护天然林为主。
“可是,单位的性质还是没变,仍然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 劳山林业局(位于延安南部,该市四大林业局之一)党委书记张孝民对记者说。“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经济运行主要依靠国家核定的天保工程管护经费和市财政局的管护配套资金,这两项资金仅能满足全局机构运转所需经费的60%左右。”
“延安市直四大林业局的情况差不多,资金缺口都在30%到40%之间,只有通过创收来弥补。” 延安市桥北林业局局长贾生平说。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主要靠林下经济、培育苗圃、对外承揽绿化项目。在中国的许多国有林场,“产业强局”、“产业富场”的口号时有耳闻。
在延安,这些产业经营的效益如何?从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情况就可以看出。
据了解,职工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障无法按政策足额享受,公务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按照基本工资为基数缴纳、医疗保险按照全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受资金限制无法参保。
为什么产业搞不起来?
“让林场职工去搞产业,他们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起码他们没时间。” 劳山林业局生产科科长冯志胜告诉记者。
护林防火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职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他们需要日夜守护山林,为了采集盗伐证据,蹲点守夜是经常的事。
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拉绿化项目需要公关,林场连职工工资都发不起,哪来的钱去跑项目拉关系?全体员工既要护林又要寻找产业“找饭吃”,根本无法与社会上的专业公司竞争。
每年防砍防火高峰与苗圃建设高峰的时间点重合,职工们根本抽不出时间。一位护林员告诉记者,有些人为了赚钱,直接就下山不干了。
近年来,创收的项目越来越少,稳定可持续的增收产业项目几乎找不到,林场的收支十分不稳定。延安各林场相关负责人坦承,这些产业运行极其艰难。
庆阳林改闯出血路
如果放弃职工,职工也会放弃这片林子。
――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局长樊德民
登上飞机,在与陕北接壤的甘肃东部庆阳市上空盘旋,但见大地山川沟壑满是绿色,林海茫茫,一派温润的江南风光。只有在少数地区可见依稀的黄土,星星点点,找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
庆阳是中国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的惟一试点市。201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确定庆阳47个国有林场列入改革试点范围,如今,试点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
庆阳的改革探索,从2009年就开始了,6年“摸着石头过河”,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庆阳样本”,成为了全面推进国有林改的珍贵参考素材。
上世纪90年代末天然林禁伐后,庆阳进入了“痛苦的十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