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故宫-从牵绊到牵手
两岸故宫:从牵绊到牵手
到中国进行“破冰之旅”的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叶剑英的陪同下参观了故宫,在雪天中游览了两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
中国论文网 /5/view-7081028.htm
故宫院长是第一个访台的大陆省部级官员,故宫带来的两岸交往,以及与世界的交往,才是它们最大的价值
一场内战,把清朝皇帝留下的宝物一分为二,留在了北京和台北。如果从孙中山百岁冥诞、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落成开放算起,两岸故宫已经隔海相望50年。
他们直到2009年才首次“手牵手”,两岸故宫院长首次完成互访,并达成“八项共识”。此后,两岸故宫一直保持密切的高层来访和沟通。
“2013年,两岸故宫新任院长再次互访,就进一步的合作内容深入交流,更加密切了两岸故宫的联系。”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告诉《博客天下》。在北京故宫的这位“掌门人”看来,50年后的今天,双方的交流已发展到“机制化和常态化的新阶段”。
而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带来的两岸交往,以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才是它们最大的价值。 台北与北京
台北故宫某种程度上也是两岸政治的产物。它的诞生,源自国民党对反攻大陆的绝望。
在逐渐意识到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后,台北一方面加强对台湾的建设,一方面倾尽全力与大陆争夺“中国”这一概念的阐释权。
这种意识形态战争,映射到了文化领域。1959年,台湾的“中央”博物院理事会提出,储存迁台文物的北沟“地位偏僻,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国外游客,如在台北近郊择地兴建,当于宣传华夏文化及发展观光事业,具有双重利益。”
国民党当局决定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款兴建这座新的“故宫”。竞标中胜出的原本是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王大闳的方案,但这个包含着大面积玻璃幕墙的方案太过西方化,最终遭到高层人士否决。
由于时间紧急,官方起用招标时的评委黄宝瑜进行设计。黄宝瑜是致力于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民间学术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中赴台的唯一成员。他的设计方案比起王大闳要传统得多。
根据黄宝瑜的自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设计源自古代五室制的明堂理念,方正规矩,因而平面外观呈现一个类似“器”字形格局。中央主体是一个?J顶(顶部四条正脊围成为平顶的设计,多见于明清时代的宫殿)建筑,四隅为正方展室。
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正对称的设计,是因为黄宝瑜认为它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当阳光自建筑物斜上方射入时,四周可获得四十五度之阴影,因此人在影中,有如北京午门前阳光之感觉。另一个则是,这种五室之正方平面,可以使其四周及中央均可获得合理的延伸空间,因而保持了传统中国宫室建筑所谓“南北中轴以南向为尊,平面以对称为尚”的设计理念。
在细节上,黄宝瑜也下了很多功夫。和干燥少雨的北京不同,处于热带的台北气候潮湿,黄宝瑜为台基设计了独特的琉璃面砖:面砖棕红底色,约15公分见方,四角是汉代青砖的双菱形纹,两边当中是蟠螭(壁虎)纹。方砖中间是篆书的“中华民国某某年造”字样。后来每当扩建,就烧制一批记年度字样的面砖。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墙面上有三个不同年份的面砖:民国五十四年(1965年)、五十八年(1969年)和七十二年(1983年)。
1962年,采用了黄宝瑜方案的新博物院在台北郊外的双溪动工。3年后,正式落成开放,从大陆转运来一直被保存在台中一家糖厂仓库里的文物,最终有了落脚处。
它们客居台湾,是因为政治,它们离开大陆,更是因为政治。
时任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在回忆录中记载,在他的请求下,1948年11月10日,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召集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讨论文物去留问题,几乎所有与会的理事都支持将文物运至台湾,翁文灏表示:“既然大家都主张搬迁,我也不反对。”蒋介石也支持这一决定。
1948年12月,中华民国海军运输舰中鼎舰来到南京下关港,搬运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中央图书馆的七百多箱文物,1935年曾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精品文物大多包括在内。
另外,这一批文物中还有外交部保管的重要文件,其中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英南京条约》原本。中鼎舰在12月22日起锚,花了5天4夜,穿过风急浪高的台湾海峡抵达基隆港。
负责第二批文物运输的是招商局的民用船只海沪轮。海沪轮一共运输3502箱文物,来自故宫的有1680箱。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前者是全部七部四库全书中第一部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共3459种,36609册;后者是《四库全书》的摘录版,原本有两部,但存于圆明园的那一部毁于兵火,随着海沪轮出发的,是仅存的一部。
第三批文物是在1949年1月28日,也就是农历除夕启程的。担负运输任务的是中华民国海军的昆仑舰,因为登船逃难的军属太多,原定装船的2000箱文物只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