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痴情·性情·相遇·瞬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性·痴情·性情·相遇·瞬间

人性·痴情·性情·相遇·瞬间   人 性 中国论文网 /9/view-7241409.htm   1966年9月2日,因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在家中双双自尽。   在傅雷夫妇的悲剧故事中,还有一位奇女子的存在。按当时惯例,“自绝于人民”者不能保留骨灰,与傅家素不相识、但一向钟爱傅雷文字的文学青年江小燕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冒着巨大危险要回骨灰妥善保管,并给中央写信为傅雷鸣冤,结果吃尽苦头,成了“反革命”。文革后,她被平反,但青春已逝,1985年,46岁的她报考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终于圆了大学梦。成名的傅聪曾找到她,意欲报答,这位奇女子只接受了一张傅聪音乐会门票,在音乐会结束后翩然而去。   这是一个每次忆及都让我眼眶湿润的故事,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它的名字叫:人性。   (文/叶克飞)   痴 情   读孙犁先生的作品,被他对书的痴情深深地打动。   孙犁先生读书的用功程度,的确让人叹服。他说:“在同口教书时,小镇危楼。夜晚,校内寂无一人,萤萤灯光之下,一板床,床下一柳条箱,余据一破桌,摊书苦读,每至深夜,精神奋发,若有可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将书中的精辟片段抄下来,贴在室内墙壁上。教课之余,就站立在这些纸条下面,念熟后再换上新的。   孙犁先生读书、惜书,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养病时,开始收藏旧书。经常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到书摊上淘书。他有一册张之洞的《书目问答》,里边列有许许多多的书名,买到一本,便在书名旁边画上一个红点。日积月累,这册书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点。对孙犁先生来说,能安身心,其唯书乎!   (文/李庆霞)   性 情   曹操死前,著《遗令》,内容全是琐事安排:爱妻爱妾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在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卖钱。   曹操还说:我一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曹操夫妻俩曾经闹别扭,曹操一气之下将子修的妈妈轰到了乡下,后来去请也请不回来。   曹操的遗言,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看不起。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苏轼说,像曹操这样,临死前哭哭啼啼,“留连妾妇,分香卖屦”,这算什么事呢?   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谁又没那一缕柔肠百转的真性情呢?千百年后,正是这一缕真性情,才让曹操摘去“白脸”面具,成为一个真切的人。   (文/苦茶)   相 遇   贾平凹在《佛事》里记叙他与三毛的“相遇”。在三毛去世不久后,他见过一个从台湾来的客人,是三毛的朋友,他带着三毛的遗物来――一顶太阳帽,一条红色发带,一件水手裙,一件棉织衫,一条棉织裤,还有一包三毛十多年来一直喜欢用的西班牙产的餐纸,一包美国香烟……看着这些琐碎的生活日常品――从头到脚,穿的戴的用的,简直是一个“完整的三毛”。三毛曾答应过贾平凹要来西安,那一时,面对着这些遗物,贾平凹如此笃信:“三毛果然不失言,她真的在五月最后的日子来了!我虽然见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这种心灵的交流,是最好的会见方式。”   这是一场多么慈悲的会见!于尘世里,某些心灵柔软相通,然后裹挟滚滚盟约而来,不可一世,又温情脉脉,带着无限柔和的美。   (文/白音格力)   瞬 间   今年最欢喜的瞬间,大概是读到一本书,讲到何谓“澄江静如练”,“静”字作何解。遂记起少年时在长江边上,晨起大雾,轮渡停摆,日光刺透水汽,铺在浅灰色的江面上,粼粼如涌金,脉脉不断绝。那时还没有长江大桥,两岸山峦杂树,江水沿着几字形状的河道徐徐流过,涛声呜咽,像一个平静的秘密。   (文/沈璎璎)   编辑/关晓星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