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的福州三坊七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荟萃的福州三坊七巷

人文荟萃的福州三坊七巷   林少雯,籍贯广东蕉岭,1950年生于台北。著有儿童文学《森林夏令营》、《丫丫找鞋子》等19种,散文集《爱你的心情》、《心香一束》等7种,短篇小说集《画荷》、《现代异次元――与灵界擦撞》等4种,以及剧本、报导文学、传记13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中华日报短篇小说奖、联合报环保文学奖、中山文艺奖、中央日报文学奖等奖项。 中国论文网 /5/view-7100477.htm   明清建筑博物馆   来到福州,要去游览的地方很多,但是自古以来就赫赫有名并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是必游之地。   福州市,又称为榕城,位于福建省东边闽江下游地区,是福建最大的城市。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除了古老,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向来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近代史上最早开放通商的城市之一,中国海军、工业和科技的发源地,更是著名的侨乡。   古老的城市,总有许多古老的故事和传说,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是历代许多历史名人、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成为大众注目的焦点。   三坊七巷是简称,此区域位于福州市古楼区南后街两旁的巷弄中,从北到南依次排列,总共有十条坊巷。这十条坊和巷,分别是衣锦巷、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其巷弄名称取自北京胡同和江南古厝,因此被称为古代街坊的“活化石”,又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1949年以后,吉庇巷(今名吉庇路)、杨桥巷(今名杨桥路)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所以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2006年以后,又新增朱紫坊,这一大片的建筑群,政府投资约新台币225亿元,全面修复159座明清古建筑,直至2010年才全数完工。   在这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几处故居,有扫荡鸦片功臣林则徐、船政之父沈葆桢、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作家林徽音和冰心、民初思想家严复等人的宅第,有些人的后代子孙尚居住于此故居内。    老福州的精华地段   三坊七巷建筑群,是在西晋末年开始兴建。唐代安史之乱后,大批中原地区人士为躲避战乱,南迁至福建避难,以林、陈、黄、郑、詹、丘、何、胡等八姓家族为首。他们大都定居福州,史称“衣冠南度,八姓入闽。”这是中原地区移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南方闽人的一次大融合。如今福州市林、陈、黄、郑四大姓占半数以上,有“林陈满天下,黄郑满街摆”之说。   避难的移民到了福州,聚居于南后街一带,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当时兴建的宅第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大多留存至今,成为福州市最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旅游景观。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四十公顷,东边临近八一七路,西边紧靠通湖路,北边接通杨桥路,南边可达吉庇巷及光禄坊。这可是老福州城的精华地段,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和车水马龙。   社会名流聚居的巷弄   南后街附近的街区巷弄,地理风水似乎很特殊,因此而地杰人灵,能够聚集许多社会名流,如林则徐、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琛、邓拓、严复、甘国宝、冰心、林觉民、沈葆桢等,他们的故居,都已整修并开放供人参观。可以想见当年这些名臣和名将还在世时,巷弄间出将入相的威仪和车阵。   走在这一条条巷弄里,时光仿佛倒流,让人恍惚走进中国古代历史中。这里的每条巷弄各有典故和特色,值得慢细细品味,来一趟时光之旅。   衣锦坊,因末代的陆蕴和陆藻两兄弟外出为官后衣锦荣归,此坊因而改名为棣锦坊,南末淳熙年间又更名为衣锦坊。1984年,坊的东口,建筑了一座牌坊。至1990年代末,坊内还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二十多座。衣锦坊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的宅第,内有水榭戏台,已成为珍贵历史古迹。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儒林坊,历代以来文儒辈出。坊内有张经、甘国宝、陈承袭、陈宝琛(溥仪的老师、林觉民的岳父)、陈衍等显赫一时的名人故居。   光禄坊,现在虽已拓宽为马路,古时建筑几乎无存,但昔日的光彩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此坊内有光禄大夫程师孟的故居,他在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任福州知州,因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杨桥巷,原名杨桥路,为东西走向,位于三坊七巷最北端,古名登俊坊,后来才改名为杨桥巷,1960年代拓宽后又改回旧名杨桥路,原有古建筑仅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故居和双抛桥。   郎官巷,东接南后街,巷道弯弯曲曲,其长度原为三坊七巷之首,但历经岁月迁移变化,如今仅存100多公尺长。巷内有知名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先生晚年居住的故居和二梅书屋。此巷内因曾居住着宋朝郎官刘涛,因而得名。巷内有香火鼎盛的天后宫。   塔巷,为东西走向,此巷长295公尺,宽3至5公尺。其巷名由来,为历代以来巷内均建有塔楼。相传担任闽王的王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