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学《论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怎样学《论语》-

今天我们怎样学《论语》?   今天的中国,是读《论语》最好的时代。   没有了古人对“至圣先师”的战战兢兢;没有了近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激进偏激,我们得以用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孔子――没有了绝对崇拜的“圣化”,我们就会正确地对待《论语》里那些显而易见的时代桎梏,而不去牵强附会、涂脂抹粉;没有了彻底否定的“妖魔化”,我们就会用一种更加理解的眼光去看待这位先行者与同行,理解他的志向和困境,熟悉他的欣喜和忧虑,然后通过他,看到我们自己,看到今天的教育。   这就是今天我们读好《论语》应有的态度――平视、理性,尽力去还原真实的孔子和他的教育思想。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合适的学习方法。   和老师们聊天,提到论语,大多觉得晦涩难懂。其实,只要愿意下些功夫,找到好的版本和译著(比如朱熹的《论语集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毛子水的《今注今译》等),对照来读,大致弄明白《论语》的文句,殊非难事。对于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教师来说,读《论语》的难处,还在《论语》的体式本身。   今本《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以篇首的二到三个字为题。比如《学而》《卫灵公》,和篇章主题全无联系,甚至篇章之内的短章之间也少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整体上显得杂乱无章,此其一。   其二,《论语》虽以师生对话为主体,但不是教育学专著,其中讨论时政、诗礼甚至师生行藏的内容颇多,涉及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句,散见于各篇各章之中,这就给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带来困难。   我们的做法如下:   按主题摘编的方式,把《论语》各章全部打乱,将其中涉及教师修养、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对现代教育及班级管理可能有所启发的文句抽离出来,分目,并尽量按时序重新组合。   由此,一本长达一万五千余字的《论语》,涉及教育的部分,据我们粗略统计,大约在四千余字、七十余条左右,这就为我们系统地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做好了材料上的准备。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洗尽庙堂之上,那个作为“至圣先师”孔子身上的金敷粉彩;拂去“只手打倒孔家店”里的稗草泥灰,《论语》里的孔子,是最真实的孔子:   他“循循然善诱人”,笃行因材施教;但面对冥顽不化的学生也会气急败坏脱口而出“朽木不可雕也”,有一次,不守礼数的原壤还曾挨过他的手杖。   世人眼中的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但弟子们说:夫子远看挺严肃,走近其实很亲切,最喜欢和莽撞的子路开玩笑。   他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但极有生活品位,热爱诗歌和音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闲暇时分的孔子总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体态是安适的,脸色是和悦的。   他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交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人提意见点到即止;孔子和人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请别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他。   他信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终其一生,对教育和人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但也对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保持着极为冷峻的认识,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他一生学而不厌,时人震骇于他的博学,感叹:“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但他只承认自己好学,及至晚年,仍发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以(一做“易”),可以无大过矣”的遗憾。   他一生诲人不倦,从三十岁设教授徒,除短暂出仕鲁、陈等国,直到离世,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教师生涯几逾四十年,如果你要问他为什么没有职业倦怠,他会定定地看着你,说: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焉?”   是的,你爱一个人,能不为他忧心吗?你忠于一个人,能不教诲他吗?   这就是永恒的孔子。   这就是永远的《论语》二十篇。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