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倔强老太屠呦呦-摘取诺贝尔奖的“三无”科学家
倔强老太屠呦呦:摘取诺贝尔奖的“三无”科学家
2015年10月5日,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而每年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5岁高龄的她,是第一位摘取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曾因以身试药毁了身体;自幼被寄养在外地的女儿,一直不愿喊她妈妈……如此一位“拼命三娘”,既没有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因此被人戏称为“三无教授”。
中国论文网 /6/view-7198319.htm
临危受命的“傻媳妇”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5兄妹中唯一的女孩。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她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并嫁为人妻。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除了出差学习,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幢小楼。
丈夫李廷钊是她的中学同学。李廷钊曾到苏联留学,回到北京时,见自己曾经暗恋的“女神”尚未结婚,就大胆表白,于是世间多了一个幸福家庭。婚后,冶金专家李廷钊在北京的钢铁研究院工作,兼管一切家务,是个模范丈夫。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屠呦呦,在生活中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尽管在生活上是个马大哈,但工作中的屠呦呦一直十分严谨,兢兢业业,并有着一股“拼命三娘”的倔强劲儿。1969年,她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大型军事计划的一部分。
原来,在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时期,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当时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统统靠边站,时年39岁的屠呦呦因工作能力突出而临危受命,成为课题组组长。
屠呦呦加入“523项目”时,丈夫李廷钊远在云南的五七干校,无力照顾两个幼小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咬牙把不到3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
以身试药的“青蒿素之母”
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后,屠呦呦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入手,还走访了大批老中医。因长期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她的视力在此期间迅速下降。
研制新药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是调查收集,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是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从此,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由于当时研究组使用酒精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每天下班都满身酒味,挤公交车时,人家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以为遇上了“生活不检点的女酒鬼”,邻居们与她擦肩而过时也直皱眉头。长此以往,屠呦呦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当时,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遭遇过无数次碰壁挫折。
没有先进设备,只能用土办法,屠呦呦和同事们把买来的青蒿先泡一泡,再将叶子包起来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浸泡。直到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才第一次用乙醚成功制取出青蒿素,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那一刻,屠呦呦不禁与同志们相拥而泣。
做完动物实验后,屠呦呦和同事们又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先把青蒿素试用到自己身上,以试验药的毒性!屠呦呦率先以身试药,同事们也毫无畏惧地紧随其后……经多次亲身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一行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了30例青蒿素抗疟成功的临床结果。
接着,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协助下,屠呦呦等人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至1977年,共治愈2099例疟疾,使青蒿素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型抗疟药!
当年3月,屠呦呦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不久后,中国在全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浙江省镇海中学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及答案 .pdf VIP
- 自治区取暖费补贴文件2010.pdf VIP
- 500kV变电站运维精益化管理探究(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论文资料).doc VIP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doc VIP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VIP
- 企业级数据湖建设项目解决方案.pptx VIP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动态报告.docx
- DLT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护调整导则.pdf VIP
- 春秋酒店改造装修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