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福建人移民台湾问题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清初福建人移民台湾问题概述

明末清初福建人移民台湾问题概述   [摘 要]福建移民是如今台湾社会的主体,明末清初则是移民运动的重要活动时期。福建地区本就多山少耕地,但长期以来由于远离中原,开发不足,人烟稀少,故而并未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但经过永嘉之乱以来的一系列政治变动和战争,黄河流域民众大量南迁,经济重心随之日渐南移,福建地区也逐渐从一个地广人稀的宽乡,变成了人多地少的狭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局面至明末清初之际达到极致。为谋生计,大量福建人冒死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开始新的生活,为台湾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工具。台湾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台湾这片沃土的养育。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9066.htm   [关键词]明末清初;福建;台湾;移民   移民是台湾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移民史也是台湾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篇章。故而,研究台湾历史,移民历史的梳理至关重要。如今的台湾地区是一个以汉族移民为主体的移民社会。在这些汉族移民中,福建籍、广东籍的移民数量占绝大多数,其中福建籍移民又以漳州和泉州最具代表性。根据1926年《台湾在籍汉民乡贯别调查》结果表明,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5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者共约300万人,约占闽省籍人的90%。故笔者试图以漳州、泉州为例,概括分析明末清初时期福建人移民台湾的主要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荷兰统治台湾时期(明天启四年至清顺治十七年)   自北宋以来,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的福建地区,伴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金战争愈演愈烈,北方移民也蜂拥而来。早在唐元和年间(806年至820年)之时,福建仅有74467户,但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至983年),即已增至467815户,增长率为528%。福建地区海拔两百米以下的平原仅占总面积的12.47%,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极其狭小。故而,伴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人地矛盾日渐突出,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需求。宋初“土地迫狭,生籍繁狄,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亩值■贵”。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人口约为391万,耕地面积约为146259顷,万历六年(1578年),福建人口突破500万,耕地面积反而下降至134226顷。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升反降,人地矛盾更趋尖锐。   土地对于中国农民而言,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农民各种生活所需,直接、间接都要从土地上获得,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徭役、赋税负担沉重,福建百姓苦不堪言。人祸未尽,天灾又至,遂成雪上加霜之势。清末,此地先后成为清军与南明、台湾郑氏、三藩势力的交战之地。为了生存,民众纷纷背井离乡,加紧移民台湾。   台湾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土条件适宜发展农业。“播种之后,听其自生,不事耕耘,而收获倍屣。余粮栖亩,庶物蕃盈,民殷国富,故能以弹丸之岛,颉颃中原也”。蓝鼎元曾有诗云:“台地一年耕,可余七年食”虽有些夸张,但不难看出台湾粮食产量惊人,正在遭受饥荒的移民们自然是闻之而动。另外,由于原住民狩猎为生、自然崇拜盛行,加之耕作技术落后,遂保留大片可耕荒地,故台湾有能力接收并能较好地容纳这些移民。   “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自隆庆开关后情况有所改观,但移民不能自由进入台湾。崇祯年间,情况骤变。福建遭逢大旱,为缓解灾情,福建巡抚熊文灿遂组织数万名百姓移民台湾,“人给银三两,三人与一牛,载至台湾,令其垦田筑屋。秋成所获,倍于中土,以是来者岁多”。   明末清初之际,反清势力组织武装力量负隅顽抗。南明隆武帝将福建作为其复兴基业的“根据地”,福建自然兵祸连连,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移民台湾。台湾与漳州、泉州距离很近,从漳州乘帆船到台湾最快十多个小时,最慢也不过两天,泉州的崇武半岛距离台湾仅有97海里。漳、泉移民多有冒险开拓精神,以海为生,航海经验丰富。中村孝志指出:“1648年,大陆上因连年的内乱,饥馑甚剧,台湾的中国人(指大陆人)骤然增加到了20000人,并皆从事农业”。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由此开始对台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台湾是荷兰殖民贸易网络的重要交通枢纽,沟通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为开发东南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近从福建招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东西方直接贸易网络的形成激发了对远东商品的大量需求,也带动了远东贸易网络地区的经济开发,由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谋生机会,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的拉力”。台湾也是荷兰重要的商品供应基地,为了增加台湾米、糖等农作物产量,荷兰人组织漳、泉移民入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拥有35个据点,台湾据点获利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据点,漳、泉移民功不可没。   二、郑氏政权统治时期(清康熙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击败荷兰军队,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