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doc

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 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 通作者:陈俊国,Email:chenjunguo2003@建国以来我国中医高等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李青凌 陈俊国 【摘要】 长期以来,中医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中医高等人才培养历程,总结梳理其特点,查找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中医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The status and strategy of high leve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since 1949 L Qing-ling,CHEN Jun-guo.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Jun-guo,Email:chenjunguo2003@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high leve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debate in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e years. Through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igh leve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since 1949,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d the deep level problems impact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strategies which w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will have high significance not only in the theory but in a realistic sens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The training model for talents;Strategy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中医认识的深入,中医学在世界范围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传播,对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对以往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回顾和反思,并探讨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中医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建国以来中医高等人才培养历程回顾 1.1探索起步阶段(1949年-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医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制定了“中医科学化”的政策,主要内容是组织中医进修和中医科研,让中医学习西医,学习科学知识,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改造中医,提高中医水平。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队伍科学素质,为建国初期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1]。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培养中医人才,1950年3月,全国第一所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在北京成立。随之又成立了2所中医进修学校,当时的学员达到338人,同时开办了22所中医进修班,学员达到1427人。1951年12月,国家发布《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通知》,全国共建立中医进修学校17所,中医进修班101个。到1953年,全国成立27所中医进修学校,学员3760人,131个进修班,学员15720人。1955年中医政策大调整之后,全国仍有20所中医进修学校和143个中医进修班[2]。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教育机构,这些进修学校成为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前身。但是,当时的学制主要参照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统一的教材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置上片面强调中医学习西医内容,忽视了对中医内容的学习和传承。如1951年12月27日公布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规定》中规定的课程标准中,中医进修学校一年的二十二门课程中,只有《简要针灸学》、《简要针灸正骨术》和《中医学术研究》三门属于中医的范畴,比例仅为13%,三门中医课程总学时为123个学时,仅占整个课程学时的15%。 1.2规范化建设阶段(1956年-1988年)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听取卫生部《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后,做出在东南西北成立4所中医学院的决定。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等4所中医高等院校成立,标志着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制度的真正建立。1958年,毛泽

文档评论(0)

uqx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