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大师
一个人的大师
破题:“大师”通常客观描写一个人,与“阅读”大师者无涉。这里所谓“一个人的大师”则不同:这个人是否大师,取决于你如何“阅读”他。打个比方,凡
中国论文网 /5/view-7168946.htm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世界文学史讲义,其实更像文化史漫谈,封面有“木心讲述”字样,因为是根据陈丹青的笔记整理而成。换句话说,这里的木心,是一个textual figure,即文本人物,可能与已故作家本人十分契合,也可能“浑身不搭界”。《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我们崇拜了两千多年的孔子,也是文本人物。好在木心到底如何,可以读他自己的著作,如果发现另一个文本人物,陈丹青负责解释。
笔者只读过木心先生的《哥伦比亚的倒影》,颇有微辞,所以就不及其余了。这次《上海文学》赵丽宏先生邀文,读了这本一千一百零二页的回忆录,觉得如果年轻时有这么一个人作老师,幸甚至哉。
先说丑话。笔者是所谓学术界“正宗”科班出身(木心先生所鄙视的种群,呵呵!),敢说大部分同行,对这本书绝对不屑一顾,想来有以下几个原因。1. 木心先生在他所讨论的所有国别文学或时期,都不是专家,有一些恐怕是现炒现卖。2. 所述史实出入太大,不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 factual accuracy,所谓“确事原则”。3. 对文化人物、流派评价,至少百分之八十是印象主义派,很少文本分析,而且不在乎论据是否支持得起论点,甚至不在乎是否有论据。4. 作为“史”,这本书是 more presentation than representation(表现过度而再现不足);中国传统诠释学有“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之别,木心先生的“六经”更进一步,且不说是草草过目,恐怕都没“过”完。陈丹青名之曰“文学回忆录”,良有以也!5. 观点偏向性太大,纯以个人爱好为准,基本没有“客观”原则。6. 逻辑自洽性严重缺失,很多重要论点自相矛盾,而且常常是多重自相矛盾。
还可以挑出许多刺。所列几条,都没给例子,用不着:木心先生多次在书中以不同方式自己指出了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此。
这本书,不能用作大学教材,会误人子弟。也不是学术,对象也不是学者,用学术标准来读它,胶柱鼓瑟矣!
木心先生1989至1994年间,在纽约给一批艺术家(主要是画家雕塑家)讲世界文学史,其中相当多已经在国内成名,到纽约寻求突破。对这些人而言,最要紧的不是了解文化史实或形成自己的艺术观,而是从讲课里获取灵感:史实不确?没关系,只要能触发灵感;文学观偏激甚或胡扯,也没关系,只要能指向某种观照生活或艺术的新视角则可。对这批木心先生眼中有艺术“天才”却由于生长在文化灾难里而没什么文化底蕴的学生,这门“文学史”应该是“及时雨”(有些学生半途而废,如不是其他原因,很可能是有眼不识泰山,遗憾)。
这样的服务,大部分文学史家无法提供,因为服务者必须也是艺术家,而木心先生正是个艺术家,而且是博学多艺的艺术家。
这本书为艺术家而作,着眼点是艺术创作,聚焦于如何创作,底子是木心先生本身的创作经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冲撞过程,优秀文化和劣质文化均在其列。
言归正传,讲讲该书的好处。
汉朝是孔子飙升为“万世师表”的起点,太史公应是“始作俑者”,但他对孔子的态度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敬而平等,没有偶像崇拜,当然首先是因为太史公跟孔子是同一层次的人物,但是若史家不能平视笔下人物,格局就小了,结果必然等而下之。纵观《二十四史》,太史公这个态度传承不错,所以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史学,至于其中成就相对落差甚大,那是才具禀赋有异,奈何!
该书笔者最为激赏的,是作者的态度,平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天才。木心先生是否跟这些大师处于同一层次?他自以为是,很好。到底是不是,见仁见智。窃以为以木心先生之智,倘若生于唐宋或他最热爱的欧洲19世纪,也许会做出大师的成就。但就书论书,木心先生的平视态度,使他能把这些大师当作精神伴侣,与之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烛见其心,有深度地揭示伟大作品后的大师之心,而伟大作品,创作,需要大师之心,解读,也需要大师之心。
不是大师怎么办?不妨有大师之心。大师期待百分百的理解,你没有大师之心绝对做不到。做不到,你就辜负了大师,那大师所能给你的,也就非常有限。
换言之,木心先生的大师,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自己思想过滤艺术挑剔所得,是他一个人的大师。
看笔者是否能与木心先生进行心灵对话,并把他变成我的大师。 1. 尼采
木心先生最心仪尼采,无论什么议题都会扯上尼采,贯穿全书,似无脉络可循。尼采的精神是“重新评价一切价值”,这大概也是木心先生的智性指向。但尼采精神活动常常把他引向“反传统”,木心先生原则上也“反传统”,但他对古典主义和文学传统的“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