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觅阔端的足迹
寻觅阔端的足迹
一夜的小雨,路面还未干透。当太阳挣扎着显露云层的时候,我激情满怀地与朋友径直向武威城西北的永昌镇赶去。元朝一名叫阔端的皇子曾在这里为中国历史浓重地书写了一笔。曾经“市尘人语殊方杂,道路车声百货稠”,“号令铁甲五千人”,“拱卫神京半属秦”的城郭,如今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无情地向四周田园挤压。
中国论文网 /7/view-7160024.htm
宋代时,这里为西夏统治。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攻破今天额济纳旗的黑水城,接着攻下沙州(今敦煌)、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当元军黑云压城般地来到凉州(今武威)城下时,守卫凉州的西夏将领干扎箦由于力量不支,遂打开城门投降。至此,西夏王朝经营了190年的西凉府改朝换代。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27年,元朝分封窝阔台的二皇子阔端为“永昌5王”,即取“永远昌盛”之意,驻守凉州。也有一种说法,说元朝分封的永昌王是阔端的儿子只必帖木儿。永昌王阔端看到战火浩劫后的凉州城破败不堪,于是便在现在武威城西北15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王府。元世祖知道后,便把它命名为“永昌府”。
我们驱车前往的凉州区永昌镇,正是永昌府旧址。公元1273年,元朝实行了路、州的行政建制,《元史“以永昌王宫殿所在地设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这样,永昌王王府的所在地、现在的永昌镇就设立了永昌路,隶属甘肃行中书省,升格为凉州地区的政治中心,凉州却下降为永昌路领导下的一个县级州。史学界对元代的永昌路究竟建在今天的武威还是今天的永昌县,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至元十二年(1275),为蒙古族立下大功的回鹘高昌王亦都护奉旨到河西凉州,永昌王让出永昌府,率部西进,在今永昌县城建立永昌路,永昌府成了高昌王的王宫。由于“永昌”两字的雷同,一些学者把元代设在凉州西北郊的永昌府(今武威永昌镇)和明代设置在今永昌县的永昌卫、清代设置在今永昌县的永昌县常混为一谈。
说话间,我们到了永昌镇政府。旁边是石碑沟,因发现西宁王碑而闻名。不仅村名叫石碑村,就连小学、饭馆都以“石碑”冠名。永昌王的足迹在哪里?永昌王府的遗址又在何方?仅仅近800年的岁月,如今竞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武威电视台的记者报道:“当地的农民说,在西宁王碑北侧150米左右的农田地里,每逢浇水的时候,都会出现较大的渗漏现象。专家们考虑,这里是不是就有西宁王或哪个王子的墓地?”这是一个北倚低洼湖泊的高台,它的南面就是发现西宁王碑的地方。按照王子墓地走向推理,这一带应该是埋葬他们的地方。镇文化站站长特地带领我们,经过一片玉米地来到粮管所的后墙处。原先的城墙已经毁塌,尚有一段残墙,推断是当年有7里周长城郭的西北角。站长指着最下面的墙基说:“据分析,这下面的一段墙基有可能真正是元代的。墙基上面的土墙其实都是后来加上去的。”“最近有没有发现与王城和王府有关的痕迹?”“没有。前一段倒是希望能找到永昌王的王陵,我们还请来地质队在这一带做过勘探,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
我们来到一个院落里,建成时间不长的现代风格的亭子里,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珍贵石碑――(伏元敕赐西宁王碑》。镇上的领导说:“在永昌王时代,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位是忻都,一位是高昌王,他们的后人都给他们立了碑。”石碑保存得很完整,有5.8米之高。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阅读碑文得知,忻都是回鹘族阿台不花的儿子,他和父亲阿台不花曾经跟随忽必烈的大臣火赤哈尔的斤保卫过火州(今吐鲁番东南),父子俩对元朝建立过卓著功勋。忻都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西宁王。忻都的儿子翰栾也曾任元惠帝的宰相副职。石碑记述了阿台不花家族为元朝建功立业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已经成为研究回鹘历史的重要资料,美国、日本的学者千里迢迢地赶到这里进行专题研究。
还有一通石碑,记载了纽林的斤的事迹,珍藏在武威市博物馆。火赤哈尔的斤率兵攻打火州时战死,他的儿子纽林的斤继承父业,奉诏平息叛乱有功,被元仁宗封为高昌王,颁发亦都护之印。于是他便定居于永昌府。高昌王死后,元文宗为了表彰其家族效忠元朝的功勋,特地立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我们赶到永昌县,可惜县城里已经没有了元代的遗迹。他们推荐我到南面的皇城看看。那丰美的草原,曾经是永昌王阔端驰骋疆场的地方。已经下午3点半了,略微犹豫之后,我决心去永昌王的夏季寝宫看个究竟。
从永昌县县城出发,沿着永皇公路,与东大河的渠道一直向南并行。东大河,古代称为转涧口,它由冷龙岭北麓20多条小河汇成,今天依然是浇灌永昌县东部的主要河流。约20公里后,我们接近了祁连山的前沿山地,驶下一条低洼的河谷,东大河的河水基本干涸。一条名叫娘娘桥的很窄的桥架在东大河的老河床上。“一过这个娘娘桥,对面就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地界了。这里是两个县的交界处。”“河里怎么没有水呢?”“上面修了水库,水都进了渠道。所以河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