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
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
【摘要】 目的:在儿科特别是NICU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血液检查是新生儿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采血技术,本次通过护理实践比较新生儿经股静脉与桡动脉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此探索出一种对新生儿安全、损伤性更小的采血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120例新入院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股静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局部损伤情况及穿刺后止血时间。结果: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高于股静脉采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国论文网 /6/view-7248736.htm
【关键词】 新生儿; 股静脉采血; 桡动脉采血; 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08-03
doi:10.14033/ki.cfmr.2015.34.049
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儿科特别是NICU里最常见且难度又较大的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护理操作,新生儿一次采集较多的血标本,由于患儿血管细、能见度差,再加上不配合,因此技术要求高,同时在陪护病房患儿家长也会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护士常常在穿刺技术上苦练,力求一针见血,传统的采血方法是经股静脉穿刺,但由于股静脉解剖位置复杂,操作不方便,难度高,局部损伤大。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6-11月在穿刺技术上调整,实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共60例,并与股静脉穿刺采血的60例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桡动脉采血不仅提高了穿刺采血的成功率,还减少了穿刺时间,再加上桡动脉压力较静脉高,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血量保证,对新生儿创伤小,从而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深化了优质服务内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1月收入院的新生儿,抽取其中120例白班入院的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股静脉采血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体重(3467.0±722.3)g,日龄(15.3±11.6)d。桡动脉采血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体重(3523.0±926.5)g,日龄(16.2±12.3)d。两组血管均为首次采血、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采血量为3 ml,且治疗环境相同,护理人员固定。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由2名护龄8年以上的责任护士操作,一人负责穿刺采血,一人负责穿刺后按压止血、记录止血时间并观察局部损伤情况。(1)股静脉采血组: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膝关节弯曲呈蛙状,助手固定患儿双膝关节,必要时臀下垫小枕,操作者左手扪及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和操作者左手食指,右手持5 ml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内侧0.3~0.5 cm处与皮肤呈90°进针,刺入后慢慢提针并同时抽针栓,见回血后停止提针并固定针头,抽血至3 ml后拔出针头,立即用无菌棉球压迫至不出血为止。(2)桡动脉采血组:患儿取平卧或侧卧位,挽起患儿衣袖,暴露腕部,操作者的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环状握住患儿待穿刺侧手腕关节并绷紧皮肤,抬高患儿手臂约10 cm,掌面朝上并使手腕背屈60°,右手食指摸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并定位(通常在手腕部第二道腕横纹的桡侧1/4处)[1]。常规消毒皮肤后,右手持头皮针(5 ml注射器去掉针头连接5号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向心方向直接破皮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管内,此时左手拇指固定头皮针软管,右手轻抽针栓至3 ml,拔针后立即用无菌棉球压迫至不出血为止。
1.3 评价标准
一次穿刺成功是指一针见血或提针过程中见回血,并能采集到所需血量;穿刺一次未见回血或一针见血但在固定针头时滑脱,刺出血管外为失败[2]。局部损伤标准是指穿刺成功后新生儿穿刺部位出现的血肿(直径5 mm,可触及或肉眼可见)来衡量分析[3]。穿刺后止血时间指拔针后开始按压到针眼不出血所需的时间(统计穿刺成功的止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3.2 局部损伤情况
穿刺股静脉时要使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其针头为7号注射针头,该针头长、粗,对血管和局部软组织损伤比较大,容易发生淤血、血肿;同时穿刺点附近有股动脉、股神经,操作稍有不慎即可伤及神经或误刺入股动脉。股静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VIP
- 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范围 (1).pptx VIP
- 某集团2021年人才盘点项目方案(项目建议书).pptx VIP
- 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四个持之以恒,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pptx VIP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分析.doc VIP
- GB51445-2021 锑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pdf VIP
- DL T 868-201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ocx VIP
- 第十届全国走美杯三年级初赛竞赛数学试卷答案.docx VIP
- 学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校长发言:从餐桌开始,家校合力为孩子成长食堂 “加营养”.docx VIP
- 《拍手歌》优秀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