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
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武汉市气象站及其周边4个县气象站1990―201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计算了20年及其分时段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及其贡献率。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变化规律;分析
1.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白天吸收储存热能比郊区多,而夜晚城市降温比郊区缓慢,导致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有数据显示,武汉市中心城区平均气温比远城区高出1.8℃~2.2℃,在夏季温差更大[1]。
2.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位于城市的西北部,黄陂、新洲、江夏、蔡甸等4个郊区气象站分布在城市周围,离城区大约为50km。对武汉市气象站(简称城区)、郊区代表站(简称郊区)的1990-2010的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3种序列进行t检验无超出显著水平0.01的不连续点(表1,2)。
比较武汉市城区和郊区1990-2000年间及前后20年不同时段三种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倾向率,℃/10年)、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及热岛贡献率,并分析其非对称性变化[2,3],定义:热岛强度倾向率(℃/10年)=城区气温倾向率-郊区气温倾向率;热岛贡献率(%)=热岛强度倾向率/城区气温倾向率。
2.1 气温的年度和四季变化规律
查阅下表1,给出了武汉市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曲线(图1)。
(1)10年来,武汉城郊的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等6个序列大体上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城区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951℃/10年,1.464℃/10年,0.616℃/10年,郊区则相应为0.154℃/10年,0.203℃/10年,0.322℃/10年,城区最低气温的增温最显著,最高气温的增温最少,气温非对称性变化较明显。
(2)无论城区或郊区,增温主要发生在后10年,前10年以降温为主。
(3)在四季中,增温的速率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季和春季的增温速率相当,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下降趋势。冬半年增温明显,夏半年增温幅度最小或不明显。
2.2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
由表3可计算出武汉市城区相对于郊区的热岛强度倾向率、热岛贡献率表4,据此可判断城市热岛效应对增温的贡献[4,5,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1)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的倾向率分别为0.797℃/10年、1.261℃/10年、0.294℃/10年,热岛效应对城区增温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3.8%、86.2%和47.7%。
(2)同一项气温,热岛强度倾向率的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城市热岛增温效应最显著,春秋次之,夏季最弱,且多为降温,即冷岛效应。
(3)对同一季节,最低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增温效应最大,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倾向率最小,平均气温居中,非对称性明显。
3 .结果与讨论
武汉市热岛效应非对称性温度变化加剧的事实,证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影响是造成温度序列呈整体上升趋势。武汉地区热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区域平均温度的分布由高到低为:旧型工业区、新型工业区、老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城市地面结构对于区域温度也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穗.武汉市城区冬季热场分布与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张春霞.绿地对改善武汉市城区“热岛效应”的研究与分析[J].武汉建设,2007,8(3): 16-17.
[3]徐祥德,汤绪.城市化环境气象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62-77.
[4]孔繁花,尹海伟,刘金勇,等.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3,18.(01):171-182.
[5]薛文泽,徐丽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05,27(03): 243-248.
[6]周东颖,张丽娟,张利,等.城市景观公园对城市热岛调控效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30(03):73-7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思明分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九年义务教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doc VIP
- 2024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ptx VIP
- 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手册及操作指引.docx VIP
- 重症护理管理及专科技术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2025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与治疗 .pdf VIP
- 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定稿版.docx VIP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pptx VIP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