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
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
真正的史学大家,有时寥寥两句话,就会令人在看历史的道路上受益终身。对我来说,“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就是这样的名言。名言出自哪位大家?有何重要启迪?且听道来。
中国论文网 /4/view-7244298.htm
喜欢看历史的你我,时尚称呼该叫“史粉”,而且会对大量展现历史的作品,进行扫荡式观看,如同资格“吃货”要遍扫舌尖上的美味一般。但是,看得多,不等于看得真。看历史该看什么?自然是不走形、不变样、尽量保持原真的历史。然而就在你废寝忘食之时,是否意识到眼前滑过的文字,很可能并非原真面目,而是已走形变样的内容呢?
最常见的类型,可谓文艺性失真。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所以从历史记录中选取素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早期的典型是小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当下的典型是热播电视剧,三实七虚。这一类的作品,对其失真成分,理性明辨之――只要不将虚构误认为是真实就好。
另一常见类型,可谓版本性失真。古时候的历史典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后世传承:一是笔墨传抄,二是雕版印刷。两者都会在长期传承中发生文字的讹误,如脱落、变形、颠倒、误增、误改等,从而造成失真。以往文绉绉的说法,叫作“手民误植”。研究这种失真,尽可能加以解决,恢复其本来面貌,这门学问就是校勘学。在下当初撰写《三国志注译》和《三国志全本今译注》,曾对陈寿《三国志》全文与裴注,做过两次全面的校勘,此处选三条来做演示。
《先主传》云:“是后所在并言众瑞,日月相属。”说是刘备有意称帝的意图传出之后,到处都在打报告,报告本地有种种预兆新皇帝出现的祥瑞现象,每天每月接连不断。句中的“所在”一词,系当时习语,意思是到处,处处,是体现称帝形势一片大好的关键词。然而在流行版本中,“所在”二字却颠倒成了“在所”。
同传又记载,负责承办刘备丧事的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奏,请求丧事从简,从简的依据是两句要紧话语:“乃顾遗诏,事惟太宗。”说是考虑到先帝临终前有遗诏,丧事要按照太宗皇帝的榜样来办。此处的“太宗”,是西汉文帝的庙号。文帝提倡节俭,临终前下达过丧事从简的指令。然而流行版本中,“太”字的那一点却脱落了,变成大宗商品的“大宗”。
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最末一段的文句应当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说是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成效托付给微臣,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微臣的罪过,并向先帝的神灵禀告;如果留守成都的侍臣郭攸之、费?t、董允等,没有向陛下进献出振兴道德的忠言,那就责罚他们的怠慢,以彰显其过失。然而有的版本中,却脱落了“若无兴德之言则”七个字,变成前线的诸葛亮如果遭受惩治,留守成都的三位侍臣也要连带受责罚,这才叫躺着也中枪,冤哉又枉也。
以上两种常见类型,“史粉”多少有所了解。而下面要着重介绍的转述性失真,就不一定都清楚了。原真的历史记录一问世,后世往往有学者在自己的史学著作中,对其进行不同类型的转述,包括引录、汇集、编辑、考证、评论等等。由于史学功底有不同,著述态度也有差别,于是在其著作中,就可能造成原真记录的走样和变形,转述性失真由此而生。
就连众所皆知的史学名著,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也有这样的失真。
一是卷六十献帝初平四年:“秋,操引兵击谦。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此处转述曹操为报父仇而进攻徐州的陶谦,在泗水一带大量坑杀无辜民众来泄愤。所依据的原真记录,是《三国志??传》裴注引《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原真记录中被坑杀的民众数目,乃是“数万口”。对比《三国志“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的记载,可知“数万口”是准确的。而《通鉴》的转述,却变成“数十万口”,凭空扩大十倍,多出一大批的冤魂,岂非失真?
二看复杂一点的例子。先交代背景。公元228年,诸葛亮初出祁山北伐中原。东边的战略伙伴孙权,也想趁机夹击曹魏捞一把,于是命令镇守边境鄱阳郡的太守周鲂,去诈降曹魏大将曹休,引诱敌军深入,然后实施伏击。为使曹休信以为真,孙权与周鲂唱了苦肉计:先是孙权不断派遣身边侍从官员,从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市)风风火火来到上游的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对周鲂挑剔问责;接着周鲂又脱去官帽剃光头发,以罪人模样步行前往官府谢罪交代问题。消息迅速传开,曹休果然打消怀疑,亲率大军前来接应,结果石亭一战被打得狼狈而逃。
周鲂去谢罪,《通鉴》卷七十一明帝太和二年的转述是“诣郡门下”四个字,而转述所依据的原真记录《三国志“诣部郡门下”五个字。两者开头的“诣”字,都是动词“前往”之意,置之不论。至于前往的地方,两者却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