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神曲为何传唱度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洗脑神曲为何传唱度高

洗脑神曲为何传唱度高   几乎所有歌曲都拥有”洗脑”的潜质,音乐创作的规律决定了音乐天生具有成为”耳朵虫”的基因。 中国论文网 /5/view-7147929.htm   最近,《小苹果》全面爆发,成为脍炙人口的神曲。一遍会哼、两遍会唱、三遍脑子里就会自动播放了,而且还是长时单曲循环,无论吃饭睡觉,它都成了挥之不去的旋律。有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叫做earworm(耳朵虫)。   ”耳朵虫”一词是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2007年神经科专家奥利弗”不自主的音乐想象”的概念: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   所谓洗脑神曲,真的是歌曲本身合人胃口?还是另有奥妙?   ”神曲”都有共同特征   两百多年前,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的C大调作品第K. 265/300e(国内称《小星星变奏曲》)穿越两个多世纪到现在还在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洗脑”。在国内,1987年春晚费翔唱的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当时可谓洗遍男女老少之脑,而在事隔26年之后的2013年春晚上被再度演唱,依然不减当年火力。   简单强烈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明快的曲风、周期性重复强调主题乐句,再加上病毒式营销的推广方案,这些似乎构成了”神曲”共有的特征。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部负责人方礼君从乐理角度对”神曲”进行了一番分析:”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的,相对复杂,但’神曲’一般都是四四拍或者四二拍,’咚咚咚咚’,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   辛辛那提大学的市场学教授詹姆斯”耳朵虫”排行榜,其中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英国雷丁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耳朵虫”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副歌部分是设置歌曲高潮的地方,它同时具有”周而复始”的特点,也就是说,一般流行歌曲都能凭借它的副歌部分成为”耳朵虫”。事实上,几乎所有歌曲都拥有”洗脑”的潜质,音乐创作的规律决定了音乐天生具有成为”耳朵虫”的基因。   多数人不会受”神曲”困扰   这种”不自主的音乐想象”是否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呢?   ”2008年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1910名芬兰被试者呈现5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3.2%的被试者报告每天都会想起那些音乐片段,32.4%的被试者每周都会想起,累计有91.7%的被试者至少每周会体验到’不自主的音乐想象’。但事实上,少于1/3的人才会受到’耳朵虫’的困扰,大部分人的生活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南云教授指出。   如果出现了”耳朵虫”的困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消除旋律’,反复去听另一首更强势的歌,它可以覆盖脑海中反复回响的这一个。另一方面,根据自我控制的逆效应:你越注意到它,想要删除它,它的效果越强烈,给心理带来的影响也越严重。这时候,放弃抵制,听之任之反而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别让脑袋空着,转移注意力,做一些中等占用脑力的活动,去读读书或者专注地做别的事也是一种好方法。”南云指出,在菲利普毕曼的调查中,46.67%的人会选择听或唱其他的歌来赶走”耳朵虫”,25.71%的人会用读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另外18.1%的人则选择任由它去,而效果最好的正是”听之任之”。   可试用于语言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耳朵虫”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的创始人)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存储的,有一些提取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耳朵虫”的发生与大脑记忆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尚不能确定”耳朵虫”背后的大脑机制,但”耳朵虫”无疑是通往大脑记忆的一座桥梁。目前,各大语言培训机构已经在利用”耳朵虫”效应,抓住歌曲连接大脑记忆的纽带,用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方式探索更轻松高效的语言学习方式,虽然这种尝试还在试验阶段,但已经获得了语言学习者普遍的好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一种加强记忆的重要手段,但是,重复做一件事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枯燥的。”耳朵虫”意味着被动、不由自主地去重复,同时音乐又能有效规避这种重复的枯燥。   选自《科技日报》 2014年8月28日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