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故事之智者杨广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班章故事之智者杨广才

老班章故事之智者杨广才   杨广才是老班章人,哈尼族名字叫“土门”,是哈尼族“标突阿谷仙资子”第五十七代。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5915.htm   他曾任职勐海县政法委副书记,通俗点说,他是从老班章村走出来的公职人员中,迄今为止,官衔最大的共产党官员。   说起老班章村,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但是,交通不便,虽然离勐海县城只有四十三公里,到现在为止,要去老班章村还是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专车,你根本无法到达老班章村。   从勐混坝子一上山,山上那条土路,十分艰险,除了剧烈的颠簸以外,车技差和不熟悉路况的人驾车,随时会有覆车的危险。   去一趟老班章,总是惊心动魄,即使这样艰难,这条路也不是时时通畅,准确的说就是“晴通雨阻”。到了雨天,经贺开那段路,泥泞难行,四轮驱动的越野车都会陷入泥坑,不能动弹。所以,想去老班章的人,先要问清楚天气,然后,才会进出。   现在的老班章村,由于那片茶叶的疯狂,去的人多了,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实,如果不是收茶季节,你要去老班章村,依然感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   那么,六十年代的老班章村,你想象一下又该是什么样的状况?   听杨书记说,他是1960年出生的,从他懂事起,老班章村非常贫穷,老班章人祖祖辈辈只做一件事,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尽管这里自然条件比其他地方好一点,但由于耕种技术落后,人的一生还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忙碌。   要改变这种命运,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读书。   那时候,杨书记的父亲是村长,经常给他讲一个道理,虽然说的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典雅,那么深奥,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受父亲的影响,杨书记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在老班章村读完小学四年级后,就到布朗山乡读初中去了。   中学三年是他最艰苦的三年。每天走8小时的山路。   早上天不亮起床,裹一个饭团,包一点盐巴辣椒,走4个小时,保证8点钟走进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又要走4个小时回到家中,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做作业。   杨书记非常感叹:人家说“脸朝黄土背朝天”是最苦的,我认为,那时老班章村的孩子读书,才是最苦的。   做农活遇上下雨,你还可以在家睡大觉,但是,读书人你必须要风雨无阻,天天是鸡还没叫就起床,鸡要叫时才吹灯,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三年来,他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最后,以最好的成绩考进了勐海县高中。   出了个秀才,老班章倒是热闹了一下。杨书记应该是老班章历史上第一个高中生。他也算跃过了龙门,在老班章村也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从此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村生活。   到了县城,眼界宽了,接触的人多了,又作为国家干部,需要自律的时候越来越多,这就使人逐步地磨掉一些“毛糙”,更多了一些思考。   杨书记说:很多少数民族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摆脱不了原来的一些习气,控制不住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中途就被开除回家。   所以,杨书记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逐步知道,中华民族中的某些毛糙气质在关键时候需要“淬火”,这是人生中“择生”的选择,这也是一个智者的必由之路。   杨书记在老班章所有的事情上,由于他的地位、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永远是一个智者的角色。   1992年,不甘落后的老班章人,再也不想坐等哪天政府彻底地解决农村用电的现实问题,他们只有跑到县上,找到当时还在检察院工作的杨广才,杨广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和勐海县供电局达成协议,自筹资金十三万,将电拉进老班章村。   当年,老班章拉这条线是何等的艰苦,或许这种达成的协议,按当时的那种情势来说,还有走后门的嫌疑,但是,智者做事,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从这件事做成以后,杨广才可以尊为老班章村的民族智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旁敲侧击地为老班章做事。   当然,他也在做很多小事,比如说,他早就看中了老班章的茶,生态环保,茶气足,是难得的好茶。2000年他就说服了一个湖南人,到老班章去收鲜叶,当时只是5元钱一公斤,但是,当老班章鲜叶升到30元一公斤的时候,他就再也没有经济实力去收老班章茶了。   这件事情,给杨广才一个强烈信号,做大事必定要有实力。   2008年,“陈升号”进入老班章,当时,“陈升号”提出要一块很大的基地做初制所。   这个项目,是当时的村长三爬引进的,当他在村民大会提出“陈升号”的要求时,村民大会坚决反对,这下搞得三爬手足无措。一边是“陈升号”守诚信花了上千万元收走了老班章村民手中积压的茶叶,一边是老班章的村民反对给“陈升号”土地,这就面临着整个老班章村必须承担失信的尴尬。   这时,刚上任为政法委副书记的杨广才心急如焚,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勐海的雨下个不停,去老班章的路已经不通了,他不顾家人的劝阻,连夜找了一张越野车,冒雨夜上老班章。   那时的路可比现在惊险多了。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