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十章重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麦克杜尔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麦克杜尔,各国资本的充裕程度不同导致资本预期收益不同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假设前提是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麦克杜尔与费雪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都没有区分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因而不能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的现象,也没有考虑资本流动限制和投资风险的影响。 3.资产选择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宾。投资者通过跨国投资在保持预期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风险,这种调整会引起资本的跨国流动,加速各国金融资产之间的可替代性。 该理论能解释各国之间的双向的证券组合投资资本流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4.垄断优势论 海默总结了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方式,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海默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对外投资,就是因为它有相对于不完全市场的自身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也可以解释技术先进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现象。 5.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有科斯、巴克莱和卡森。市场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科斯定理。内部化理论认为,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其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 内部化理论动态地分析了企业把既有优势跨国界内部化的动机,清楚地说明了企业如何用直接投资取代产品出口等国际经济活动方式,更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维农首先提出来的。维农认为,新技术不可能被长期垄断,有些产品制造技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会被仿制。为此,企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开始在进口国投资建厂,就近 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以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 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清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公司手中的现象,特别是集中在美国的大公司手中。而且它能够较为清楚地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7.资本化率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阿利伯在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资本化率理论。该理论用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率差异来解释国际投资活动。以投标形式购买东道国的收益资产的竞争条件下,资本化率高的外国企业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筹资成本可以出较高的价格,因而通常由资本化率高的国家的企业而不是东道国当地企业接管现有产权。 阿利伯的资本化率理论是根据50—6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美国当时大量向国外投资的原因。但这一理论有其局限性,如对目前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叉性投资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8.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以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为背景提出的。小岛清认为,可以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成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投资国与东道国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由投资国的中小企业作为这种移植的承担者。 比较优势论依据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型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但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8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9.国际生产折衷论 国际生产折衷论是英国学者邓宁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三大基本因素共同决定的。 该理论对各家学说兼收,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但该理论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分立关系、矛盾关系对直接投资的作用;而且其基本论点仍有所侧重,主要依据是内部化理论。 一、货币危机或国际收支危机 指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对一国维持固定汇率的承诺失去信心,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造成该国固定汇率制崩溃、货币贬值的现象。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出现货币危机就意味着出现金融危机,但出现金融危机却不一定会出现货币危机;同时,两者相互之间又具有传染性。 第六节 货币危机理论 二、 传统的货币危机“代际理论” 1.代货币危机模型/投机性攻击模型 20世纪70年代末,拉美国家爆发的一系列货币危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注意。Krugman(1979),Flood-Garber(1984)等针对这次货币危机提出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政策与固定汇率制度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货币危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很好的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末拉美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