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二、引申义 1、定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 或在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2、引申义和本义联系的方式 1)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中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形貌性状相似:斗,酒斗-星斗 功能作用相似:关,门闩-关卡 方式情态相似:奋,鸟奋飞-马、牛奋蹄 性质相似:驽,劣马-下等的,才能低下 2)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者表达的概念相互联系,彼此牵涉。 齿:门牙或牙齿-年龄 年:稻谷成熟有收成-时间单位 陵:大土山-帝王的坟墓 3)相因: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危:陡峭、高峻-不稳定、危急、危险 虚:大丘-空虚 3、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直接 引申义。 由直接引申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形音全同。但有些词在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语:言语、说话——告诉,改读yù 说:陈述、解说——劝说,改读shuì 引申义另造新字: 弟:弟弟—敬顺兄长“悌” 解:分割—懈怠“懈” 5、词义引申的方式 连锁式:从本义派生出引申义,再由引申义派生出新引申义的引申方式。 辐射式:几个引申义都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引申方式 。 综合式:一个词的若干个引申义,有一部分是直接从本义派生出来的,另一部分则是从其他引申义再派生出来的,这样的引申方式叫做综合式引申。 秉 1、《说文》:“秉,禾束也。” 2、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诗·小雅·大田》 3、有一人秉剑而前。 《管子·轻重乙》 4、失道者诛,秉义者显。 陆贾《新语·怀虑》 5、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 《汉书·周亚夫传》 ?贵篆形 从贝、臾声。 1、《说文》:“贵,物不贱也。”《玉篇》:“贵,多价也。” 2、“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左传·昭公三年》 3、“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 《荀子·荣辱》 4、“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5、“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 6、“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孟子·万章下》 7、“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引 《说文》“引,开弓也。” 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下》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4、“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管子· 法法》 5、“肩举驴上,引避道左。” 《中山狼传》 6、“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礼记·檀弓上》注:“牵引而进之,同于己子。” 7、“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战国策·齐策》 素 会意字,其中间为白缯之形,下部两侧为双手,意为双手执白缯。 1、素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绸,白绢。《说文》:“素,白致缯也。”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 3、“百姓素朴。”贾谊《治安策序》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披心腹,见情素。”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6、“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杜预《春秋左传序》 徒 1、《说文》:“徒,步行也。” 2、“帅徒以往。”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其友皆好仁义,……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也。” 《墨子·所染》 4、“陈良之徒陈相。”《孟子·滕文公上》 5、“高祖为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史记·高祖本纪》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归(歸) 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公羊传·隐公二年》“妇人谓嫁曰归。” 《说文》“归,女嫁也。” 2、“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梁惠王上》 4、“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5、“万物之所归也。”《易·说卦传》 6、“晁错恐,自归景帝。”《汉书·申屠嘉传》 7、“一日克己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论语集注》“归,犹与也。” 8、“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孟子·梁惠王下》赵注:“言乐随大王如归趋于市。”焦循《正义》:“归市即趋市。” 9、“今刺史两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后汉书·顺帝纪》注:“归犹委任也。” 10、“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宣公十一年》《吕氏春秋·顺说》:“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