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路军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副教授劳动部认证职业指导师 中青在线特约顾问 北京市劳动局创业指导专家团成员 作品 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 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率在下滑。 2003年就业率在 70%左右,有64万大学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280万人,就业率73%。 2005年338万。即使是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就业率73%,也将有近100万大学毕业生就失业! “大学生就业怎么这么难?”——中青在线专栏讨论题目 167万考研大军再创新高 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37:1 2005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达到475万 国内首次发布民办高校毕业生调查 87%被调查学生对就业前景感觉“越来越差”。 民办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 近半数在私营企业 (回收问卷15720份 ) 大学生就业难引起全社会关注 十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共收到有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有效提案33件,其中直接专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9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去年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明确了11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原因与对策: “都是扩招惹的祸!” 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 不愿意下基层 专业设置不合理 培养模式应试化 …… 中国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在2004年6月和11月的调查报告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指出: 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2000年25-64岁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仅为5.2%。 1999年OECD国家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为24%,超过我国4倍 我国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比重仅占1.38%,总人数尚不足1000万人。大学毕业生是待开采的“金矿”。 “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 不是人多,而是才少! 今年的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19%(北京青年报) 美国高等教育毛人学率高达82%。 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 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国也在30%以上。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至少达到25%-30%,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作为国际经济火车头,经济建设如火如荼, 新公司,新行业如雨后春笋,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就是一台呼啸前进的机车,其中蕴藏的人才需求应该是极为旺盛的。也就是说更根本性的事实是中国人才市场的潜在需求极为巨大,远未饱和!”——大学生就业杂志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结构性失衡” 调查表明:虽然有 5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45%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一方面,大学生“僧多肉少”、无职可就。 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人才难觅。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天下无贼》) 为什么用人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 紧缺的实用的专业毕业生缺乏 好成绩不意味着具备合格专业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差 综合职业素质差 社交能力低下 对工作不负责、眼高手低 诚信度不足,动辄跳槽 …… 2004苏州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 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尖锐地指出: 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后是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对口。 读书人也要找工作—“千年未遇之大变故!”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冲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学而优则仕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法则相冲突: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出产的人才产品 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没有清醒意识到这场历史大变革 社会和学生自身如何面对新形势? 高校: 进行专业调整 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真正进行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 国家: 对高校利益集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约束机制。 鼓励民办大学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 大学生: 担当起自己的职业责任,有意识塑造“就业力”。 大学四年掌握“有力量的知识”,学有所用,真才实学。 主动修炼、培养自己健全人格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性、必要性 调查表明:大多数高校没有帮助大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多数大学生没能为自己最终毕业进入社会职场做好知识、技能和意识素质方面的准备。 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课 有些国家甚至专门为小学生规定“工作日”,可以随父母到公司、政府体验职业内容。 在美国,八年级(高中)时就做职业兴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