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东汉官制》知识素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东汉官制》知识素材

东汉官制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类别 官名 秩禄 职守 备考 上公 太   傅 万  石 三 公 司徒或丞相 万  石 辅助天子总理庶政 下官有司直、长史等,丞相府分诸曹,置掾史 司马或太尉 万  石 全国军事 太尉府亦分诸曹,置掾史 司   空 万  石 中央监察 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亦分曹治事。 九 卿 太常与太常博士 中二千石 宗庙礼仪与学术教育 属官有太史、太祝、太乐、太宰、太卜、太医 光 禄 勋 中二千石 宫殿门宿卫 统辖有大夫、郎和谒者等文武官吏 卫  尉 中二千石 宫门卫屯兵 太  仆 中二千石 舆马 廷  尉 中二千石 刑狱 大 鸿 胪 中二千石 宾客朝觐与归义蛮夷 宗  正 中二千石 王族亲属之事 大 司 农 中二千石 钱谷与财政 少  府 中二千石 山泽租税与宫中供奉 列 卿 与 宫 官 执 金 吾 二 千 石 循徼京师主领北军 将作大匠 二 千 石 治宫室 水衡都尉 二 千 石 上林院 大 长 秋 二 千 石 皇后宫中事 以中官充之 太子太傅 二 千 石 辅导太子 或太子少傅 将 军 大 将 军 万  石 诸将军皆掌征划 东汉时大将军、太傅、三公,合称五府。 票骑将军 万  石 车骑将军 万  石 卫 将 军 万  石 前后将军 万  石 左右将军 万  石 尚 书 台 尚 书 令 千  石 主领尚书 天子的秘书,掌符玺文书之事。 尚书仆射 六 百 石 佐尚书令 六曹尚书 六 百 石 分主各曹文书 丞  郎 四 百 石 分司庶务 令  史 二 百 石   1、太傅:东汉一朝,由于讲求经术,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太傅籍此向太子灌输自己的政治理念。太子即位后,往往以太傅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 丞相。历史上,赵熹、邓彪、张禹、冯石、冯鲂、桓焉、赵浚均以太傅录尚书事。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汉灵帝时,以 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后来陈蕃被处死,以胡广继任,这是唯一的例外。与西汉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不同,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无太师、太保官。汉献帝时,董卓迁都长安,自任太师,位在太傅上。这是权臣擅权所为,死后即废。据《汉官》记载,太傅所属官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掾属二十四人,令史、御属各二十二人。长史为太傅府群吏之长,掌章奏、顾问。掾属是比较高级的属吏,分曹办事。令史、御属是比较低级的吏员,办理文书、车马等琐事。   2、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三公师长百僚,名义上为最高官职,其实并无实际权力。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其实不过是政治花瓶而已。皇帝以尚书参决政务,并不以实权付三公。因三公以硕儒经师居官,所以往往要为很小的差错承担非常严重的责任,以示高节。例如:宋弘为大司空,在位五年,因考核上党太守无所依据而免官。伏湛行大司徒事,以冬祭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宗庙),因河南尹与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失仪,而伏湛没有上奏此事,免官。汉光武帝对大臣非常严厉、苛刻,韩歆为司徒,以直言忤旨,免官遣归乡里,与其子皆自杀。之后,欧阳歙、戴涉相继任大司徒,下场都是论罪下狱、被处死。   (1)太尉: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马官,负责全国军官的考核,每岁末,评定等次,上奏皇帝,作为军官升迁、降调的依据。参考:《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条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大司马为太尉。按东汉制度,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太尉的主要参政途径就是与司徒、司空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东汉一朝,仅见牟融 、徐防以太尉录尚书事,与太傅参决政事。这说明太尉除非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并没有决定政务的职权。   按东汉以三公领九卿的制度,太尉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太尉府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总管各曹事务。各曹掾、史、属共二十四人。在诸曹中,西曹负责太尉府官吏的任免;东曹负责二千石的迁调;户曹负责户籍、祭祀、农桑;奏曹负责奏议;辞曹负责审理案件,接受上诉;法曹负责驿站事务;尉曹负责士卒和囚犯的征调、运输事务;贼曹负责缉拿盗贼;决曹负责裁决刑法;兵曹负责军事事务;金曹负责货币与盐铁事务;仓曹负责国家仓库事务。此外,还有黄阁,主簿,是阁下诸吏的长官。另有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阁下令史负责太尉的仪仗执事;记室令史负责太尉府的奏章等各种文书的管理;门令史负责太尉府门卫。其他令史分隶诸曹,办理文书事务。从东汉太尉府诸曹的设置以及职掌来看,太尉的管辖范围似乎非常广,但那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